陈伟: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所思所悟

时间:2019-07-05      来源:教育事业部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所思所悟


冠城集团教育事业部  


当下,教师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有教育智慧的老师。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对教育智慧理解智慧地进行教育实践。

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依然需要教师手捧卷,沉浸其中,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有幸阅读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赵国忠院长主编的《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是一本荟萃了中外优秀教师的真情和智慧、为渴望成长的老师们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好书。

每次翻开这本书,细细品味书中那一个个用热血和智慧书写的近乎传奇的教育故事,无不令人欣喜与感动;用心触摸那一个个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名家,抑或普普通通的基层教师的高尚灵魂,令人油然而生敬意。时而细嚼慢咽,时而掩卷沉思,这本书中的人物故事,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一个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便渐渐地清晰和明朗起来。

一、教育智慧,从仁爱中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无一不是对教育事业执着与热爱,对学生满怀爱心与责任。然而,仅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不够的,要成为一名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还必须具有仁爱之心。

书中讲到被称为“小学里的大师”的桂贤娣老师的教育智慧十分耐人寻味。从教多年,她经常会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也就是被诸多教师津津乐道的“打动教育部长的三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桂贤娣认为,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爱会爱,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如此,教师的爱才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她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征分为十类,提出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因生给爱十法”——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这是桂贤娣老师用自己的实践走出了对“爱”的笼统和模糊的认识,从而走向科学的、理性的、有艺术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大爱,就是仁爱。

有著名学者指出,这是第一次有人系统地总结出教师爱学生的具体方法。在此之前,爱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态度、一种要求而不是一种方法。难怪她被《中国教育报》称为“爱的教科书”。

仁爱,乃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第一源泉。

   二、教育智慧,从赏识中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一个有智慧的教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事实上,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老师,就应该调整好心态,从平等、全新、发展的角度,看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关注、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地琢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且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声,而不是满耳充斥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正如书中讲到的王金战老师,他曾经让一个被众多教师拒绝、家长放弃、自己堕落沉沦、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我的眼里没有差生。”这是王金战常说的一句话。如果说他真能“化腐朽为神奇”,真有什么“点金术”,其答案正在于他对学生的赏识。教出美国第一位黑人州长的小学校长皮儿·保罗,他用一句话改变了一个穷小子的人生命运,这是赏识教育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一个获得成功最根本的动力赏识教育是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看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地爱他、期望他、发现他、赏识他。

   三、教育智慧,从细节中来

细节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智慧。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并无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复杂,却往往表现在教育教学中一些不易为人觉察的细节之中。

开学第一天,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的教师而言,一般的做法不外乎点名、打扫卫生、发新书、强调班级纪律等。这些做法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但也没有任何创新之处,无法给学生留下一生值得回味的印象,更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样是在开学第一天,江苏海门的俞玉萍老师将女性特有的细心在班主任工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抓住学生的名字,用心地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内涵写寄语,在学生的心上植一粒百合的种子。俞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名字,就抓住了学生的内心,将学生长期在家庭中耳濡目染的美好愿望激发出来,让学生相信自己,相信班级,相信老师,相信在这个班级里,在这个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可以实现名字里包含的那个真实美好的自己。这是俞老师开学第一天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所达到的教育效果。当然,这看似不起眼里的细节里有她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

书中还讲到一位可以在开学第一天就能正确叫出每一位学生名字的老师,他叫阿莫纳什维利。他说:“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而开学第一天就一个不落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无疑是最完美的形式之一。记住名字,看似一件小事,但要知道,一个老师不用看花名册,开学第一天就能把学生的名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灵是很震撼的。它可以瞬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第一时间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的信任。

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智慧,藏在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中。

   四、教育智慧,从坚持中来

一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这当然取决于运气、才气、时间等因素,但最不可缺的是教师个人的努力与坚持。这努力与坚持,蕴含着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甚至人生智慧。

“成功无捷径!”这是第56号教室的座右铭,也是雷夫自己行事的座右铭。在他看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只有坚守自己的职业,投入和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才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和我们大多数老师一样,雷夫老师的坚持和投入,也表现在时间上。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他坚持每天在一片漆黑之中,比正式上课的时间整整早到一个小时;他坚持在第56号教室每天早上六点半便敞开大门;他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学生学习……多年来,雷夫就这样沉浸在疯狂坚持与坚持之后的快乐之中,这是他对教育如对宗教般的虔诚。

魏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师梦,坚持写了一百五十多次申请做了教师、校长和局长后,坚守理想,坚守信念,坚守宁静,坚守常识,创造了“中国教育永远的神话”。

薛瑞萍,在“经历了一大圈后,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学校的办公室。”重返教师岗位的她,坚持积累自己的底气,坚守自己的梦想,如今已成为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

有人说,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这话说得不无道理。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因为时间而增加自身的分量,就好像毛主席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事一辈子都做好事。

坚守不仅难能可贵更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五、教育智慧,从改变中来

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可能成就一个学生成功的人生。反之,教师的一句讥讽一个冷漠的表情……则可能扼杀一个天才。

深度课改的今天,教师的教育观念都得到了不断的更新。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努力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教师只有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蹲下身子放下身段”,不被“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云雾所蒙蔽,并积极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变看学生的眼光,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留下灿烂而美好的阳光记忆。

书中讲到的汤普逊老师的故事许多年前,汤普逊老师对她五年级的学生们撒了一个谎,说她平等地爱每一个孩子!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前排坐着泰迪——一个邋遢,上课不专心的小男孩。事实上,汤普逊老师很喜欢用红笔在泰迪的考卷上画大大的叉,然后在写个“不及格”!一天,汤普逊老师翻看每一个学生以前的学习记录表,她意外地发现泰迪之前的老师给的评语十分惊人。一年级的老师:“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他的作业很整洁、很有礼貌,他让周围的人很快乐!”二年级的老师:“泰迪很优秀,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但他的母亲罹患绝症,他很担心,家里的生活一定不好过!”三年级的老师:“母亲去世泰迪一定不好过,他很努力地表现,但父亲总不在意。若再没有改善,他的家庭生活将严重打击泰迪!”四年级老师:“泰迪开始退缩,对课业没有兴趣。没有什么朋友,有时在课堂上睡觉。”此时,汤普逊老师才真正了解到泰迪的困难,且深感羞愧。从此,她开始特别关注泰迪,而泰迪的心似乎重新活了过来。十多年后,在泰迪的婚礼上,汤普逊老师热泪满盈地告诉泰迪:“泰迪,是你教导我,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一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该怎样当教师

有人说,师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而这个故事中的学生泰迪,却成了汤姆逊老师教育生涯的转折点,成为汤姆逊老师教育人生中的贵人。

一个教师走上三尺讲台,开始和学生打交道,开始自己的教育人生,无论是喜欢还是厌烦这个职业,都应该从汤姆逊老师和泰迪的故事中得到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改变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言行,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六、教育智慧,从期待中来

魏书生有一个著名的8分的故事。一个学生考了8分,心里正打鼓,老师准会指着试卷劈头盖脸:“怎么考的?就是瞎蒙也不止8分啊?”没想到新班主任魏书生真诚与惊喜地说:“你一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谁听了这话不高兴,不愿意验证一下“天赋”呢?学生来了劲,成绩一步步提高了。

遇到学生交不出作业,很多老师首先是怀疑他是不是没有完成作业而故意在找借口,于是对他恶语相加,冷嘲热讽,以至这个学生渐渐地对这门学科、对这个老师心生恐惧。雷夫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当那个未交作业的学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翻着桌上的资料夹时,雷夫站在她身后,轻声地叫了这个学生的名字三遍,才说:“我相信你呀!”并主动提出找三个同学帮她整理资料夹……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那个学生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

魏书生和雷夫之所以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用对学生的信任取代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信任的力量远远大于恐惧的力量。学生恐惧老师,他是不得不去做;学生信任老师,他就会跟着老师心悦诚服去做。这其间的教育差距,不言而喻。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中,有教师的耐心等待,更有对学生未来的期望,其结果是,学生真的就成为了教师所期望的那种人。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表明:教师对学生成就的预言,将会决定学生的成就。事实上,每个老师都可以以自己的关心和不经意的言行改变一个独特孩子的命运。而你,也会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惊喜地发现,你当初对学生的不经意的期待中包含着多么崇高的教育智慧。老师们,请对学生多一份期待吧!

   七、教育智慧,从反思中来

有人说,阅读、实践、反思、研究、写作,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阅读中积淀,在实践中发现,在反思中进步,在研究中成长,在写作中升华。假使一个教师不喜欢阅读、不勇于实践、不乐于反思、不善于研究、不勤于写作,那么,他的职业生涯肯定是难以想象的。

非常赞成这样的说法“反思”作为连接“阅读、实践”与“研究、写作”的纽带,显得尤为重要。一位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极具教育智慧的教师;一位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有可能将自己教育智慧进行梳理总结与他人分享。

这本书中讲到的从一位农村民办教师成长为山东省特级教师的朱良才老师,就是一位反思型的智慧教师。朱良才有一个“野心”,就是要把自己的书放到别人的书架上,让所有的人共享。为此,他除了参加函授学习,还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阅读教育杂志、教育名著,读书、记笔记、进行反思时刻陪伴着他。就这样,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他的处女作《小学数学板书设计及其应用》一书正式出版了。随后,他的《让爱创造教育的神话》《理想课堂》等多部专著相继出版。

余映潮,一位从田垄上走出来的闻名全国的教学大师,也是一位善于反思、总结的老师。他把自己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对课堂教学中“简与丰”的把握,归纳为六种方式,即一课多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和美文美教。与其说这是他的教学艺术,不如说这是他在无数次实践之中经过反思而提炼出来的教育智慧。

仁爱、赏识、细节、坚持、改变、期待、反思,是《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为我们开启教育智慧之门。它能启迪人的思想,涤荡人的灵魂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我们。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不愧是一本“活”的教育学著作,值得每位教师细细品味与躬身践行

                 

     (作者系冠城集团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该文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