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邂逅最美金色——学校“银杏艺术节”德育实践活动断想
时间:2022-09-29 来源:
邂逅最美金色
——学校“银杏艺术节”德育实践活动断想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赵 莹
一到肃杀的冬季,校园里最明朗的色彩就是那满树的金黄。孩子们看到,就会去捡、去玩,欢呼雀跃,这是由景生情,受美熏陶。卢梭曾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有教育的契机,而银杏作为校园的文化元素,在情感认同、文化共鸣、价值追求等方面都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而能直接把银杏的文化得以传递的主要渠道就是课程。
一、“银杏”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以“根植生活,激发求知,温润内心”目标为基石,承语文“寻古老的历史,创现代的韵味”,数学“在生活中启发智慧思维”,英语“玩转银杏 趣说乐写”的形式,探究各学科蕴涵的银杏元素(文化内涵——生活探究——多维表达),结合各学科知识点,建立起银杏文化视域下的体验课程。
同时以学科体验课程为抓手,学校还充分挖掘银杏独特的育人功能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从“文明、友善、勤劳、俭朴”四个方面对学生品格进行提升,体现了时代特征、担当了时代重任。
二、学科体验课程:激发求知,温润内心
银杏受粉于春,成熟于秋,10月,沉浸在浓浓丰收喜悦之中,我们就开始筹划,历经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活动先从三个学科开始实施:
1.语文组:在生活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晓“银杏”精神。整合教材,高段教学,以“银杏”的历史为中心点,渗透银杏高尚品质的教育,讲述类似这样的三个小故事:①银杏历经第四冰川运动而顽强存活;②史料记载多颗银杏遭雷击不死;③日本广岛银杏在遭遇核打击后重新焕发青春。充分挖掘银杏向善、向上、向阳的精神内核。而在低段教学,以“银杏”故事为中心点,看绘本读童谣,教育学生做像银杏一样正直、坚毅、奉献的学子。
第二阶段:分组筹备,察“银杏”本源。银杏是一种落叶乔木,小区里、公路边随处可见,高雅迷人。但它缘何谓之银杏?是否认识它的果实?闻过它的味道?因此,各年级商定11月份某个周末,让家长带孩子去幽幽古巷、小河墙畔等地去观察银杏。从叶、花、果实、种子四个类别进行区分,孩子发现《中国植物志》给它的果实作出诠释:银杏的种子外层是杏黄色的肉质外种皮,表面有一层白粉,故名曰“银杏”;中种皮骨质,白色,“白果”之名由此而来。叶子边缘分裂为二,而叶柄处又合并为一的奇特形状;向光生长的银杏果奇臭无比。
第三阶段:收集资料,寻“银杏”诗意。银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与众名人结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历史印记,还有一大批文人墨客为之神往,留下银杏的佳作被传为经典。从司马相如、沈期、欧阳修、苏轼、陆游、李清照等,请孩子搜集历代文人墨客歌颂银杏的诗词曲赋,读一读、背一背。银杏的名称也在变迁中不断演变,每一个背后都赋予了故事和寓意,这在植物界是绝无仅有的。有人将银杏视作调和的象征,有人将银杏视为“阴阳”“生死”,还有人说是两个相爱的人最后结合为一的祝福。诗意的银杏还有一个非常烟火的名字——“鸭脚”,在诗人梅尧臣和欧阳修的笔下,银杏是深厚情谊与高雅创意的化身,有着长寿、仁爱、圣洁的寓意,孩子们凭借所见、所闻,学着古人的借喻抒情,诗以咏志,我们的孩子也开始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四阶段:叙写感受,创“银杏”新蕴。在情趣的驱使下,文创“银杏”成果荟萃。孩子们拾起银杏叶,发挥想象力,银杏叶涂色、拼接,变成了展翅的蝴蝶、飞翔的气球,宫殿旁的屹立者、远山小船、稻草人。当美如油画般的银杏叶和流动的光影结合在一起时,就像走进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意境。孩子从单纯的写景,到充分调动想象力写出的小诗、习作附在图画边,作品的立意便高了许多。
银杏的文化内涵在语文组的挖掘下,适度地浸润到数学课堂。
2.数学组:让银杏文化内涵与数学的生活探究相得益彰
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走向生活,所以数学走向生活化的探究必不可少。结合银杏元素,一年级用银杏认识了数,会数数、比大小、比多少、找规律;二年级用银杏叶作为尺子对校园里,孩子们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三年级学会去测量银杏叶的周长;四年级通过拼银杏叶去探索“图形的面积”;五年级收集银杏叶,摆对称图形,懂得平移与对称;六年级利用周长公式找到半径直径,同时求出银杏树的占地面积;通过银杏叶找到半径,测量扇形度数。
3.英语组:捕捉银杏亮点,指向生活中的多维表达
在银杏课程中,孩子们用眼看,动手学,自由的课堂是精神的源泉。孩子捕捉到银杏的精彩瞬间,就能创造出情感多维化的表达世界。一年级用银杏叶装扮字母画;二年级用银杏叶拼接成动物、人物,用口语做介绍;三年级赏银杏,用英语描写银杏美;四年级用银杏制作贺卡送给长辈,拾银杏,诉真情;五年级抒写银杏的浪漫诗歌和美文;六年级自创、摘抄,融入银杏元素,制作精美小报。
为了将孩子们那份美好的回忆保留下来,学校单独开辟了高段风雨操场作为这次活动的成果陈列场所,陈列板上琳琅满目地张贴着孩子们的作品,很多孩子都在活动中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过去,我只知道死记硬背,从来没有像这样快乐地学,在这样的活动中,我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有一股流动的东西在上下涌动。”老师们也感叹道:“这种教学效果是扎根在生活实践中的,富有朝气;是从芳草的泥土中采撅出来的,富有生机。”
三、银杏德育课程:指向品格的提升
学校通过学科体验活动来延展文化,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品格的提升。银杏树虽然生长缓慢,但木质紧致、坚实,这就如同学生品格的养成过程。以银杏文化为抓手,树立孩子自我设计、自我参与的品质,建立孩子自我管理队伍:自理值日岗——负责全班学生当天常规管理,完善值日班长制;另设若干管理员,包括纪律、两操、卫生、安全、桌凳等管理,设计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每周的朝会主题、每周的班队会、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等活动,均有学生自主设计、参与、编排。自我监督岗——分别设立在学校门前的考勤岗、两操检查计分放学路队监督岗。自主宣传岗——做好每周“银杏”的广播站,从内容主题、组稿、主持、播音等由学生自主开展,在校报设立“银杏苑地”版面,由学生自主征稿、编辑、美化等,银杏这一文化符号已氤氲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濡染了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自主参与过程中逐步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等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像银杏一样正直、奉献、坚毅、向上的品格。
四、德育实践活动:走向多维的文化
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一定程度来说,是从学科体验课程和银杏德育课程两个方面,浸润银杏学子的美好心灵,培塑良好品格。学科体验课程是通过活动、知识来延展文化,银杏德育课程是通过价值观、品格来传递文化,这种校园文化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感召着学生。近年来,学校努力寻求跟银杏文化相同尺码的学科体验课程,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银杏德育课程也促进师生去养成必备的礼仪规范,在内化中成长,润泽气质。
五、结语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有效利用了银杏资源,对银杏文化进行延伸,构建实践体验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多元的社会,输出的文化必定是多维度的。德育课程从银杏文化而来,但影响却不只在校园内。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