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书:四个“臭皮匠” 赛个诸葛亮——初中语文小组学习模式探究

时间:2019-06-27      来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四个“臭皮匠” 赛个诸葛亮


——初中语文小组学习模式探究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李静书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中教学目标是选择某种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测此教学模式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进行以下三类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自学——展示——过关”四人小组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教”的问题,忽略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近几年各种新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虽然名字不相同,但其实质万变不离其宗: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小组自主学习模式首试:文言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成都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指出: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其中1.识记:①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的文学常识。2.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及基本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针对中考的考点和题型特点,具体操作和要求设计如下:

1.自学预习。首先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大意,完成的书面作业有:①初步感知。将课下注释中重点的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抄写到课文相应的位置。②梳理字词。在专门的笔记本上,第一行用黑色写原文,第二行用红色写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第三行用蓝色写全句的翻译。③熟读成诵,理解内容。朗读形式有:全文朗读——“半译”朗读(原文和译文混合读,课下注释解释和翻译的词语、句子就读现代文,没有的就读文言文)——角色朗读。④小组合作,互助探究。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交给四人小组在学案的指导下重点研读。(初二开始就没有专门的学案,学生能够提炼出重点。)

2.讲解展示。背诵展示——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内容分析——创新辅助。其中,第一小组可以补充介绍文学常识(作者、作品、文体等);背诵可以根据文章难易程度,选择全文或者所负责的自然段来展示背诵;解释词语分为重点词语讲解和分类归纳(古字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翻译句子要逐字逐句并点明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内容分析要将负责部分放在全文中来讲解,概括内容、分析写作手法,特别是修辞手法、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创新辅助包括:画插图、表演课文片段等。此时,听课的学生完善三格式作业,也可以对同学的讲解进行纠错、补充和提问。

3.检测过关。一般有两次过关,刚讲完的“初检”和复习准备后的“过关”。“初检”的试题比较灵活,有选择题、判断题、任选一部分的填空题。在考察形式上也有好几种:1.常规的全班每个人都独立完成,改错过关。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套试卷。3.小组随机选出一名代表单独测试。

(三)教学情况的反思

自主学习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四人小组的文言文讲解课堂已经开展有五年了,固定模式也形成了。从最初的老师主讲为主,到后来老师“导演”学生“表演”到现在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虽然受教育者有个体差异,兴趣和活动能力各有千秋,但在竞争的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每一个人都有用武之地,每一个人都受到集体的约束,提升和幸福自然并存。最初我们会用打分表给每个小组打分评比发奖,后来无需评比,每一个小组都充满了激情,都是最棒的,也无需奖品的激励,课文交给他们讲的认同就是奖励。

二、“讲解——创作——表演——检测”以“演”带学的活动模式

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初中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了大量有趣有效活动的课堂。“表演”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不是代替,而是“带领”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语文课堂承载的任务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语言和文化,在对诗歌、散文的学习时应该重在读、品。而在学习戏曲时,初中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愿意、能够有所尝试。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诗歌和现代文承担的知识和能力的任务有:1.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②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2.表达应用。①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了解一词多义现象;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③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3.能准确识记文学常识,默写课内出现的名言名句。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在表演前系统的讲解朗读、改编、知人论世(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方法。在第一次开展朗读类表演的活动课前,进行了优秀朗读作品的欣赏、诗歌散文朗读技巧的指导、PPT课件制作方法的讲解;在戏剧表演的活动课前,进行了传统著名戏曲片段的欣赏、戏剧知识的讲解、戏曲知识竞赛;在课本剧表演的活动课前,进行了课本剧创作的指导,视频、音乐剪辑拼接的方法讲解等。然后再根据课文类型和学生情况来设计活动的任务和环节,有以下几种活动类型:

1.“诗情画意”的朗读课。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语言优美,意境超脱的散文和诗歌,这些文章重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依然是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朗读的要求是:制作PPT,选择适合文章的图片和音乐;小组同学合作,但不能全部齐读。有时会要求朗读前有一段赏析文字,朗读完有类文推荐等。采用朗读表演的课文包括六册书中的全部现代诗,散文诗以及文言文中的小品文。例如:《秋天》、《黄河大合唱》、《金色花》、《答谢中书书》。

   除了课文原文的朗读外,还有“改造”课文、“仿写”课文、“拓展”课文的朗读。用诗歌排列句子的形式来将散文改变为一首诗歌,例如:《谈生命》这篇文章。两个比喻的片段“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学生将其改为两首诗,在朗读时更充分的表达出了这份情感和哲理。同样是这篇散文,还可以进行仿写的创作和朗读。将开篇的两句保留“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然后学生自由创作小诗,再进行自己作品的朗读展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课本外去寻觅同类型写生命的美文,进行推荐朗读展示。

   2.“异彩纷呈”的表演课。很多课文的画面感和故事性很强,小组在讲时就会设计一个表演,这些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当然,表演不只是演出,还有创新展示。

   ①摆造型。例如《核舟记》,每个小组都上台摆造型,人数不够道具来凑。学生们非常传神的还原了课文,学生对于三位人物的方位及动作都能倒背如流。在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时还“精益求精”,不断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比”是靠近,膝盖分开就不对!而同学们的准备也非常的用心,利用废物(旧报纸等)制作了“峨冠”“髯”“手卷”“乳”“念珠”“楫”“衡木”“蒲葵扇”“炉”“壶”,有的小组还租用了服装。对“若啸呼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的表演堪称经典。表演后再讲解,自然是高效而愉快的。

②课本剧编写和表演。例如杜甫的《石壕吏》表演时就补充了吏的活动,将老妇的独白改成了二人的对答,生动的展现了吏的步步紧逼,残暴无情,老妇的无可奈何,自荐服役。

③插图漫画展示。例如讲《狼》时,除了表演“遇狼”“惧狼”情节的,还有配上插图,画出“御狼”“杀狼”的。在讲《河中石兽》时,用漫画来展现变化过程:“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很多小组在对照着漫画解释完后,便能背诵和翻译这个部分了。

④戏曲节目的表演。可以自学传统戏曲节目片段,进行表演。也可以将经典的戏曲故事进行改编,创新形式(可唱可念)的演出。

(三)教学情况的反思

活动课丰富了语文的课堂,改变了过去学生“客人”的心态,转变为课堂“主角”的自觉。并且大大的拉长了一节课的时间,40分钟仅仅是结果的呈现,课下学生们准备时花的时间其实远远超过40分钟,而学生在准备期间得到的综合提升更是超过常规的课堂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对学生们的团结协作意识也有极大的提高。当然活动课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或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一定要摆正它自己的位置——带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研究——出题——检测”学生互助的复习模式

复习课是学期检测前提升的重要课程,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初中语文的复习课不好上,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和学生特点决定复习课将是大量的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如果采用老师一讲到底的模式,会使学生索然无味、既无效也无趣。在四人小组自主学习文言文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尝试复习课的小组互助模式。“互助模式”指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初中语文的试卷结构采用的是A、B卷形式,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总分150分。在期末最后的复习阶段,重点是A卷的40分,其中选择题8个(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内容分析)24分,诗歌默写6分,现代文阅读(初一是课内文章,初二是说明文,初三是议论文)10分。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争取得全A卷基础40分。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研究:带领学生研究课本和试卷,固定复习资料的格式。例如字音题,①明确知识点(即考点)就是要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课下注释的词语;②明确考试形式:成都中考采用过单独的词语注音和句中注音的两种格式。以词语的形式为多。③明确复习形式:复习卷、过关卷和模拟卷。

2.出题:老师在综合归纳统计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和文言文尽量平均分到每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知识点归纳整理成一张复习卷,用来读与背。再配套出一张过关卷,用来检测复习效果,最后将知识点整合出一套A卷模拟题,用来综合检测复习效果。其中过关卷的题必须从复习卷中选,A卷模拟题必须从所有的过关卷的题中挑选。每种试卷的格式均有固定的详细的模式。试卷由小组全部学生合作整理到一张A4的白纸上,准备给全班同学使用。

3.检测:知识板块的复习和检测由四人小组负责,复习课上讲练结合。在练习的环节,除出题学生外,其他同学均要完成过关卷。其中字词过关卷10-15分钟,文言文过关卷10-20分钟,A卷模拟题10分钟。试卷完成后,四人小组负责批改(打分登记)、评讲(公布答案、学生改错)和督促过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出题小组处将错误的题重做)。

(三)教学情况的反思

第一次采用这种互助复习模式是在2011-2012学年度上期期末,在分任务前,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实已经将所有的资料都准备好了,这样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分任务、定格式。特别是出题的范围,每个小组均有不同,但有部分交叉,这样既保证了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又能避免了重复过多。这股出卷风刮得很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试卷质量也非常高。为了保证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学生确实认真的分析了试卷,翻阅了资料,批改也细致。期末考试时A卷平均分也很不错,可见这样的方法比老师一包到底的方法更灵活有效。当然,为了鼓励积极性,采用了打对题就免“单”的奖励措施。也就是说,小组出的试题如果与期末的题有相同之处(一个选项即可),寒假作业可以免一部分。

以上便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学习模式的探索,也是我追求语文教学境界——幸福课堂的一种尝试。这些教学模式并非首创,均是在前人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拿来”和“改造”形成的有自己风格的模式。因此,选择哪一种模式,由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这种模式是否有效,也由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来判断。在过去的几年里,两届学生均采用了这三类基本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教学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学习先进的理论,在对教材、学情的综合分析下,大胆的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力争创设出属于我们的幸福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冯文全冷泽兵卢清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九期

3.百度百科“自主学习”“活动课”“复习课”的说明


(该文2018年获成都市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