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鸣:让语文引领学生的当下和未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2-09-29      来源:

让语文引领学生的当下和未来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思考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学生当下及未来的品格形成、思想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当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他们的整个思想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真正的自我开始形成,特别是对未来的憧憬,充满无限的遐想,所以在这个学生内心极度渴求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去引领,去填补这个空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教会学生关注自己的未来,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当下社会追求日趋低俗,评价事物的标准金钱化,审美标准的异质化和忧患意识逐渐淡薄的情况下,用这四篇文章给学生未来的人生以指引、启迪,我觉得很有意义。

   怎样通过这四篇文章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想通过深入解读,寻找四篇文章的内在关联。具体来说就是:这四篇文章可以回答学生很多关于“理想”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理想。所以教材编写者的第一目的就是帮助高中生树立人生理想。按道理谈理想安排一篇文章就好了,什么要安排四篇文章呢?这四篇文章肯定不是随意的选择,有特殊的目的。

   这四篇文章要让学生明白的第一个问题是:理想是什么,理想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理想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和宇宙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追求。没有理想,就没有阿里巴巴的商业帝国;没有理想,就没有1949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回响。理想成就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理想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理想就没有科学世界的灿烂,没有理想就没有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理想指引着人生和世界的未来,这就是理想的价值与意义。

  这四篇文章要让学生明白的第二个问题是:理想从哪里来?《沁园春·长沙》告诉我们,理想源于外在现实社会的需要,当人类饱受天花折磨的时候,英国医生爱德华· 詹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灾难深重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时,需要有一群有理想的人来挽救危亡,这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责任,这种责任凝结为共同的理想,这是一种崇高伟大的利他行为而《再别康桥》告诉我们理想可以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爱、自由、美的追求,这不是自私而是自我实现。那种向内探寻的动力,显得唯美而深邃。很多伟大的理想无不源于对内心的遵循,人类对人性和宇宙的思索才成就了这个伟大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坚守自己内心的想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告诉我们理想源于深沉的爱。理想从哪里来,理想既可以是源自于外在社会的需求,也可以是源自内心深处的需要。

   这四篇文章要让学生明白的第三个问题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失败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失败我们仍然要用信念和生命去守望。这就有了《雨巷》,在那寂寥悠长的雨巷深处,他无比孤独,但他始终未泯灭对未来的期望,他期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太多的人倒在了追求理想的路上,而没有勇气站起来,无法承受可能会发生的挫折,甚至连准备都没有,最后绝望的放弃。

   这四篇文章要让学生明白的第四个问题是:要实现理想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与品格。你能携来百侣,团结友人共同奋斗吗?你能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吗你能做到视万户侯为粪土吗?你能无惧困难哪怕献出生命而去中流击水吗?你能在绝望的时候仍然坚信会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吗?你有像艾青对保姆执着而深沉的爱吗?如果你有,你就具备实现理想的素质与品格。

   这四篇文章要让学生明白的第个问题是:理想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最持久的一种动力。只有明白理想的价值与意义我们才能无比坚定的向前走。在那个小小的角落里,陈景润正是怀揣哥德巴赫猜想,成功的证明了“1 + 2 ”如果共产党人没有救人民于水火,建立新中国的理想,那他们很难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

  对四篇文章的深入解读,构建课本、学生、时代未来四位一体的关联,深入解读是以学生当下的需要和未来人生的需要为参照,是以人类文化历史为参照服务好学生,为何要拔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说,因为“猪圈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只有以最优秀的人类文化滋养,我们才能培育出博学、睿智、特立独行的优秀学子。我们要明白“读破万卷,神从何来”,我们要懂得每一次孤独的坚守,都会是一次深沉的心灵慰藉。

   好的语文,应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去看一看山花烂漫,感知生命的盛放与多姿多彩,知晓再卑微的生命也有自己的春天。这是一份生活的小希望。

   好的语文,应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去绿荫深处坐一坐,感悟生命的宁静与清凉。这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好的语文,应去往秋天的原野,体会收割的苦辛与生命的饱满与厚重。这是一份有分量,能真正慰藉生命的理想。

   好的语文,应静坐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参悟灿烂的生命需要等待和漫长的蛰伏。这是一份对生命更深沉的期待。

   我们应该走进方寸灵台,唤醒心灵深处的爱和温暖。

   我们更应该走进历史、文化与宇宙的深处去阅读、去感悟、去放飞,极尽想象与思考之能事,去触摸本真的生命与深邃宇宙厚重的本质。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该文于2020年在《东西南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