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衡: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0-06-23      来源:

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研究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何少衡


一、成果背景

2010年国务院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标志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始,目前课堂教学生态仍存在以下问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课堂上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机会,而且当堂训练不足,学生过手能力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各自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历都不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迅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是一种在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解决了传统教学下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不愿意学和被动学的现象;二是解决了立足实践学习的“五环节”教学策略的构建和践行问题;三是解决了“五环践学”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五环践学”教学策略彰显改革创新的教学文化

1)播种一种理念,促成一个共识

适时组织有效的课改研讨会、教师培训会、家长说明会、学生动员会、课改问卷调查、信息反馈,宣传和渗透教学改革理念和追求的境界,扫清思想、心理疑虑和障碍,让课改成为一种核心理念。

  1. 实现三个转变,倡导四种方法,落实因材施教

    ①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设计手段的转变。

    ②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营造创新教育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

    3)从思想上纠正“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理想主义、对立主义”,坚韧改革态度与行为。

    2“践学”“体验”是课堂的灵魂,互动渐进是“五环践学”的总原则

    1)“践学”和“体验”的互动渐进,实现“生”动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践学”“体验”为主体课堂,是一个要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在“五环践学”下能充分地践行“践学”和“体验”的互动。

    “践学”和“体验”的互动,实施在五个环节,各有互动,各有体现,层层推进、课堂生动、效果明显,情感上达成:角色、问题、思维、情感、评价的互动。效果上实现:知识、技能、策略、意识的互动。

    2)教学策略、方式的互动渐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真正的“高效践学模式”,是科学地实践和体验学习,学习的“策略性”“承载性”被高度重视。通过营造氛围、明晰目标、指导学法、兑现行为等手段,来达到践行学习、学“学习本身”的目的,以求懂得学习、领悟学习、驾驭学习、强大学习的本领。这就需要思考“学”的策略和“学”的方式方法;需要利用资源“学”、借用情势“学”、运用智慧“学”;在学中尝试发现,在学中体验感悟,在学中提升完善。追求的结果,就不只是“学会”,更在于高层次的“会学”“会创”,关注的则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与生活的幸福。

    3)课堂构建的互动渐进,体现了“五环践学”的张力

    “五环践学”课堂模式,从宏观层面可以作为几节课(一个章、节、单元内容的学习)的跨课结构框架来经营,体现单元、章节设计的整体思想。从中观层面可以作为一整堂课的结构模式来思考,“五环节”成为一堂课“起、承、转、合、评”的布局。从微观层面则可以机动灵活作为对某一个知识内容(学习内容)学习的行动步骤,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一堂课进行着“五环节”的多次循环。

    “五环践学”的内涵和实践状态看,其展开具有针对性、互动性、对话性、合作性,并落实到了师生的关注点和操作点上。

    (二)操作性成果

    1、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

    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一学”“讲一听”“灌一受”为主体结构的重构,使其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践学”“体验”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结构与活动流程,框图如下:

    图片1

    1)中小学“五环践学”课堂模式的基本要素及课堂形态

    ①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素:

    a.自学质疑-自学相关内容,提炼要点,质疑问难。

    b.讨论领悟-疑难解析,知识梳理,领悟本质(原理)。

    c.展示分享-展示学习方法(思路技巧,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认识、成果)、心得体会(感悟、反思)。

    d.检测巩固-知识积累,原理通透,迁移创新。

    e.评价提升--知识拓展,归纳总结,个体帮扶。

    2)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的课堂形态

    中小学“五环践学”课堂体现五个特色:先学后教,站立讨论,展示PK,点评点拨,互帮互助。其课堂形态为:

    ①显性形态:课堂表现

    践学小组:四人小组,成员异质异层,组间同质同层;

    师生活动:亮组名、组牌、组训;座位、活动面对面;

    课堂结构:环节互动,师生互动、全组活动,快速高效;

    ②隐性形态:从四个维度进行观察

    学标-包括三个观察点:目标清晰度,任务明确度,问题精准度。

    学法-包括四个观察点: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学边教,边教边学。

    学态-包括五个观察点:课堂激情度,学生卷入度,践学体现度,合作有为度,展示有型度,点评精彩度。

    学效-包括四个观察点:目标达成度,问题解决度,全员参与度,课堂收获度。

    3)“五环践学”课堂的内在逻辑



    图片2


    “五环践学”,既是构成课堂结构的内容,又是课堂运行的流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程”。课堂结构的重构,体现的是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和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体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课改理念和对学生“践学”和“体验”的平台搭建和过程保障。


    4)“五环践学”模式关注的学习维度与质点

    自学质疑-自学必出质疑一践行独学-讲求学的效度(用力自学,学有成效)。

    讨论领悟-讨论定有领悟-践行合学一追求学的深度(思维交锋,深刻领悟)。

    展示分享-展示求得分享一践行展学-讲求学的广度(交流对话,智慧富集)。

    检测巩固-检测达到巩固一践行用学-讲求学的精度(准确掌握,熟练运用)。

    评价提升一评价实现提升一践行评学-追求学的高度(总结反思,提升层次)。

    5)课堂上师生、生生教学行为的动态匹配


    QQ截图20200623094541



根据学科特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或导入明标,或鼓动造势,或适时点拨……在教学不同的行进阶段,师生、生生之间“教”“学”行为发生的先后、轻重、强弱在不断变化,“教”“学”行为的匹配处于动态协调、动态和谐。

总之,“五环践学”课堂模式,总体上说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讲—听”“灌—受”为主体结构的课堂进行重构,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践学”和“体验”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结构与活动流程。

2、中小学“五环践学”的保障策略

1)构建“五环践学”课改四级联动统一体


图片3


实行课堂教学改革校长负责制,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总体指挥“推陈出新”工作。构建“五环践学”课改四级统一体。四级间相互作用的同时,又同时作用于班级和班级学习型小组,有效指导和推进班级建设和学习型小组的运行,而最终都将“力道”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变化与发展。

2)构建班级“学习型小组”

①改变学生的观念和习惯,回归本来的学习生活。

②明确建组原则,催生课堂互动。

a.小组内成员异质异层,小组间同质同层。

b.组约共议,自律自守。

c.轮值角色,职能循环。

d.组内对话,组间竞争。

e.平等尊重,互助共进。

f.自评他评结合,及时奖优扶劣。

③小组的运作与管理。

a.小组的实态形式:组员对坐或围坐;组员间互动合作;组间互竞共享;班级成为独立小组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b.小组调控方式:动静调控、问答调控、时空调控、评价调控。

c.小组奖励策略:小组竞争,小组计分,小组总体奖励。

d.激励方式: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单项荣誉和团队荣誉称号计发奖学金或升学奖励等。

e.促进小组“自建设”我们还给学生专门的时间和空间。

3)构建教师“学习型备课组”

①规避一般备课组的缺陷,建立新型学习关系。

②聚焦“活”课堂,关注“活”细节,营造“活”动力。

③优化备课流程,提高课案、课件品质。形成备课流程:采用“个人初备-主担人说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分头执教-教后反思”的流程。

④建立备课制度:分担共享——组员分别承担一定量的备课任务,个人先备(初备),上传智慧平台(学校建立校内教学交流平台),实现组内同时交流,共同分享,实现异时跨届借鉴分享,优化运用;坚持“四定、五统、十备”——通过整体化、全程化、缜密化思考谋划,课案、课件更能体现“五环践学”的特质,课堂充裕而从容地生成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4)建立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教育教学常规机制、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和教师考评激励机制等课改长效管理机制。

5)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

各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管理部门开展以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自身教学行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宗旨的研究活动。把教学实践、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专题研究制度,经常集中研究探讨,丰富了策略和方法。

6)建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专项奖励

三、成果创新点

一是“五环践学”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解决了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二是“五环践学”教学策略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行为匹配;三是“五环践学”教学策略能够体现“践学”为主的“生”动课堂。

四、成果效果

(一教育教学改革效益

2015年9月开始,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改变了“以教为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效果突出,受到师生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一是“五环践学”课堂策略下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成为常态;二是学校整体推进“五环践学”教学策略,办学品质得到巨大提升;三是学生释放出学习动力与活力、个性与潜能,各类赛事、中考屡创佳绩;四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效能和水平显著提高;五是参研教师科研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二)社会影响

一是各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二是全国各地部分教育行政先后来我校交流学习;三是教学经验在省内高校、同类学校中交流推广;“五环践学”教学策略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宣介。

五、问题与思考

(一)存在问题

一是如何解决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后位群体)学习状态差、游离于学习、浅表性学习、未深度参与活动的问题;二是如何整体实现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与行为的转变。

(二)进一步优化探究方向

一是“五环践学”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的影响与改变;二是“五环践学”课堂模式在各学科中的展现与策略;三是“五环践学”课堂模式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体现。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校长,该文201911月发表在《追寻有温度的教育:践学》上;该课题成果获眉山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研人员:何少衡、刘建泽、刘映树、李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