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麟 彭荟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与智的双向促进

时间:2023-09-27      来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与智的双向促进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刘柏麟  彭荟锦


近年来,学生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学校、家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情感需求经常处在被压抑的状态,情感发展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关注。校园内霸凌事件、家庭亲子冲突、师生关系僵化等事件引起社会对学生情感教育问题的深思。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人格的培养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下学校如何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如何在校园内、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我国学者在情感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朱小蔓教授从教育哲学出发,对情感教育做过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主张构建“情感—交往”型课堂。以情感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情感—交往”型课堂是融合情感教育、课程育人和情感德育为一体的,关心有生命质量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不仅关注教师、学生等个体间情感关系的顺畅,也注重个体人格的全面健全发展。卢家楣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以情优教”的教育理念,即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促进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从而达到情知并举的教育目标。虽然我国学者在情感教育理论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现实学校情境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情智双全”的人。

2.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课堂中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不重视教育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忽略了受教育者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教师“教”的作用,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大都采用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法,这种语文教学就是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

与幼儿相比,小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和情感开始逐渐丰富,情感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深刻性也逐渐增加。但由于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发展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情感教育应当是隐性的,其主要作用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发展。社会要发挥舆论媒体的正确导向,营造和谐、民主、公平、正义的环境,将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学校需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和文化环境,利用优美的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感。

三、如何有效发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1.探寻教材情感因素,高效开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们悉心挑选,文质兼优、形神俱佳,饱含着大量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些文章,或是饱含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或是充满着对亲友的深挚情谊,或是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向往。这些蕴含在汉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中的感情色彩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大量素材,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将其中隐喻的道理与情感,分解设置成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供学生学习,通过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养。与此同时,一些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情感可能学生还尚未接触到,但是经过学习后,便会对这些情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在今后面对逆境时,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习惯。

2.优化教学情境,密切结合生活实际

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即所谓的“触景生情”。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把学生内心的情感移入所认知的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既有利于教学内容情感的展示,同时也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于是在促进学生认知的同时,情感也获得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文章都涉及了风景与人物的描写,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他们无法真正地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无法在想象中体会优美的风景,尽管教师用丰富的语言去渲染,但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有些“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在这种教学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解决此时的困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虚拟的情境下,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还可以欣赏优美的风景。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时,有许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的景观,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钱塘江上江水波涛汹涌的影视材料,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让学生从感官上领略钱塘江的风景,体会到移情于景的真谛与奥妙。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

3.提升教师素质,展开情感教学

教师情感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情感素质,通过言传身教把情感传递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内心深处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做到有教无类,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价值,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树立他们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最后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语文既是人与人交往的工具,又肩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解力与表达力,与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只有自己正确理解文章的意境并很好地表达出来,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设法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真正从精神层面走入学生的个人世界,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情感沟通,才能让情感教育实现真正的价值。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永久性的教育过程,也是培养“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情感因素,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情感素养需要进行专业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共建和谐师生关系;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形成有效情感教育合力,从而推动情感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