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长课程发展核心素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

时间:2019-07-02      来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构建生长课程发展核心素养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成为各项教育工作的重要追求。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1)指导课程体系设计;(2)指导教育评价;(3)指导教学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4)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向课程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课程体系的重构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它明确了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改革课程,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在学科框架内定位本学科教育,形成学科素养,更好地发挥学科课程的价值,从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一定意义上缩短“立德树人的要求与现实的差距”;解决“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道德薄弱”的问题;真正体现和落实“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课程改革的意义基本归纳为:

1)教育任务:从“四有新人”转化为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教育目的:从让学生适应考试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改革课程,与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新要求相适应,与国际课程改革趋势相适应;

3)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为本转化为以素养为本。在育人模式上,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

4)教育方法: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和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二、构建生长课程的目的

什么是生长课程?生长课程是在生长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形成的多元、开放、融合的课程体系。

“教育即生长”,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观点。生长是教育的本义,它的主旨在于学生生命的成长。从无到有为“生”,从小到大为“长”。《周易·条辞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生命的创造与生长。杜威全面论述了教育的生长原则:“生活是生长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地生长;在教育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生长教育” 是在“教育即生长”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生长教育就是充分认识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人个体发展的独特性;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兴趣和需求;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生长包括身体素质的生长、知识智能的生长、精神品质的生长三个方面。教育是一个扶植、诱导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生长”,并主动、健康地发展。生长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激发学生自生长的冲动,并为之提供“营养”与动力,让学生从“内部”自我发展,自主成长。

“生长课堂”是指教师以学生生长需求为起点,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范式。生长课堂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变革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为学习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和效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生长课堂教学的基础价值是人的生长性需要, 生长课堂教学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发展学科素养。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生长课堂解决了从“外求”到“内求”的动力问题、从“获得”到“创生”的目的问题、从“预设”到“生成”的过程问题和从“知识”到“素养”的结果问题,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

构建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主,以校本课程为辅的生长课程体系,其目的就是为满足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满足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生长课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构建生长课程体系,是学校生长教育的深度发展和系统发展。

生长课程体系的构建将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为生长课堂搭建信息和技术平台,为生长教育奠定基础,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构建生长课程体系,更新课程观念。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改变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的学习力在生长课堂上得到根本发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生长课程是生长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在课程研究和实践中,将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课程指导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和效度。生长课程的实施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

(二)构建生长课程,为学生搭建个性生长和综合素养发展的平台

生长课程的构建为生长教育完善了配置。让学生通过国家课程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通过地方课程体现社会教育和社会参与,通过校本课程体现自主发展、健康生活,满足了学生的精神和人文的需要,也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还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在生长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构建三级生长课程,提高了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在老师们传统的意识里,“课程”就是教材,甚至认为课程就是课程表上安排的那些课。在我们以往开设的课程中,有主科有副科,但是像劳动技术、安全教育、环境教育这些只存在“活动”中。什么是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还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所有教育活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所以有人总结为“一日活动皆课程”。

教师通过课程开发(标准研制和教材编写),首先从目的上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前景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广泛的学科意识。

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对课的设计、研究、教学能力会得到大力地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还会得到完善。特别是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逐渐了解和习得。教师通过搜集资料,形成知识系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整合,甚至在其中产生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使个人知识结构更趋完善。

生长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促进教师对专业的理解,提升教师自身经验,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力和活动指导力。

(四)创建特色教育学校

发展生长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客观上要求学校不但要有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近几年,我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艺体特长教育中已经取得一些成果。高中段着力打造以学科创新性发展为主的选课制、走班制,满足多元化智能教育的需求;小学段以品质课堂、品牌活动彰显活力教育特色,提升学生内涵发展;初中段打造生长课堂,强化自主生长教育凸显生命教育质量。学校还将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和生涯教育,以学生的身体生长、智能生长、精神生长为前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三、生长课程的基本架构

(一)生长课程的总体设计聚焦核心素养

课程体系

课程

板块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

生长课程

学生

生长

课程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个核心

全面发展的人

3个方面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6大素养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18个要点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乐于善学 勤于反思 信息意识 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 技术运用

教师

生长

课程

发展教师核心素养

执着的教育情怀

扎实的专业技能

娴熟的教育艺术

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家长

生长

课程

发展家长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

文化知识

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

观察与理解

陪伴与支持

示范与启迪

沟通与交流

1

(二)学生生长课程的基本架构

生长课程体系(一)——按全课程标准

高一: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语文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音乐 体育与健康 美术 信息技术

高二: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语文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音乐 体育与健康 美术 信息技术

高三: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语文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音乐 体育与健康 美术 信息技术

初一: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生物 音乐 体育与健康 美术 综合实践

初二: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历史 地理 生物 音乐 体育与健康 美术 综合实践

初三: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音乐 体育与健康 美术 综合实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语文 数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语文 数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综合实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综合实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综合实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综合实践

地方

课程

高中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研究性学习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初中

生命生态安全 信息技术 可爱的四川 国学 阅读

小学

生命生态安全 信息技术

学科衔接课程:初升高衔接、学科引桥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物理实验 英才班课程 中国剪纸 话剧社

学科综合课程:体育模块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生涯教育 团校课程 干校课程 国防教育 立志成才

学科衔接课程:小升初衔接 学科衔接课程 学科引桥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国学诵读 中国历史之谜 影视中的地理 体育拓展课程类 校园木笛 水彩画 版画

学科综合课程:入学教育、青春梦想、理想教育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团校课程 干校课程 研学课程 书法 3D打印 无人机 定向越野

学科衔接课程:幼小衔接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数学思维训练 计算机编程 游泳 扎染 陶艺 中国画 《小牛顿》科技课程 高尔夫

学科综合课程:鱼凫文化 四川十大名人 英美文化之旅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形体礼仪

2

生长课程体系(二)——按课程功能标准

基础课程

综合课程

创生课程

兴趣课程

衔接课程

生涯课程

高一: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中国剪纸

话剧社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初生高衔接

学科引桥课程

团校课程

干校课程

国防教育

立志成才

生涯教育

物理实验

高二: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中国剪纸

话剧社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学科引桥课程

团校课程

干校课程

国防教育

立志成才

生涯教育

物理实验

高三: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中国剪纸

话剧社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学科引桥课程

团校课程

干校课程

国防教育

立志成才

生涯教育

物理实验

初一: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影视中的地理

体育拓展课程类 校园木笛、书法

水彩画、版画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小升初衔接

学科衔接课程

学科引桥课程

入学教育

干校课程

研学课程

3D打印

无人机

定向越野

初二: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中国历史之谜

体育拓展课程类 校园木笛、书法

水彩画、版画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学科衔接课程

学科引桥课程

青春梦想

团校课程

干校课程

研学课程

3D打印

无人机

定向越野

初三: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体育拓展课程类 校园木笛、书法

水彩画、版画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学科衔接课程

学科引桥课程

理想教育

团校课程

干校课程

研学课程

3D打印

无人机

定向越野

一年级: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游泳 扎染

陶艺 中国画

科技课程

幼小衔接课程

数学

思维训练

二年级: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游泳 扎染

陶艺 中国画

科技课程

数学

思维训练

三年级: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游泳 扎染

陶艺 中国画

科技课程

数学

思维训练

四年级: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游泳 扎染

陶艺 中国画

鱼凫文化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形体礼仪

数学思维训练

五年级: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游泳 扎染

陶艺 中国画

四川十大名人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形体礼仪

数学思维训练

六年级: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游泳

英美文化之旅

国际理解

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

数学思维训练

计算机编程

3

生长课程体系(三)——按核心素养标准

学生

课程

三个

方面

六大

素养

基本要点

国家

课程

地方

课程

校本课程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语文 外语 历史 地理 音乐美术

可爱的四川

国学

阅读

《追问历史》

《四川十大名人》《鱼凫文化》

《传统文化》《陶艺》

《扎染》《中国剪纸》

《中国画》等艺术类课程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索

数学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数学思维训练》

《物理实验》《3D打印》

《定向越野》《无人机》等

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信息意识

所有基础学科

研究学习

《导学课程》《衔接课程》

《物理引桥课程》

《英才班拓展课程》等

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体育健康

生命

安全

《体育类拓展》

《礼仪课程》

《游泳》《高尔夫》等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社会

思想品德

政治

家庭

社会

法治

《国际理解教育》《生态文明》

《国防教育》《立志成才》

《干校课程》《生涯教育》

《团校课程》《青春梦想》

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

技术应用

综合实践

通用

技术

《研学活动》《程序设计》

4

图片1

(三)教师生长课程的基本架构

教师课程

核心素养

国家与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师德修养课程

执着的教育情怀

政治学习

《师德课程》

“党团员活动”

专业发展课程

扎实的专业技能

教研活动

学科教学培训

班主任培训

《教师阶梯课程》

(入职教师、

合格教师、

骨干教师、

名优教师)

“师徒结对”

“名师讲坛”

娴熟的教育艺术

综合素养课程

与时俱进

的创新能力

课题研究

“教育研讨会”

“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活动课程》

“教师素质拓展活动”

5

(四)家长生长课程的基本架构

家长课程

基本素养

校本课程

法制家长课程

观察与理解

陪伴与支持

示范与启迪

沟通与交流

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讲座

学校管理制度讲座

智慧家长课程

合格家长必备的素质

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教育艺术课程

认识你的孩子

良好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中小学生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的健康教育

如何减少网络及不良图书对学生的侵袭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互动课程

让家长了解学校

家长沙龙

6

四、校本课程建设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重建课程体系

在生长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重构课程目标;以整合、拓展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重组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创新生长课堂;以体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改革评价方式,形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生长课程体系”。

1)夯实国家课程:以国家课程为本,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实现核心素养——“文化基础”的需要。让学生在知识、思维、审美和人文情怀方面得到最基本地发展。

2)贯彻地方课程:学生接受安全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让学生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意识,实现核心素养——“社会参与”的需要。

3)发展校本课程:用校本化的课程与活动,内化和整合国家课程,充实地方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发展”的需要。学生在社团课程或拓展课程中获取感兴趣的知识,发展特长,发挥潜能,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二)生长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学生课程根据生长规律和学生需求按需开发,形成多维、立体、开放、融合的课程课系。

1)国家课程校本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必修课程,依据教材设置的内容,编写适合生长课堂、利用学生学习的辅助教材——导学案、衔接教材。把国家课程细化为可灵活操作的师本课程、生本课程,实现由课程到课堂、课业的有效链接。

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示例

基础必修课程

导学案

学力单

《语文导学案》

《数学学力单》等

基础必修课程

衔接课程

引桥课程

《初生高衔接课程》

《物理引桥课程》等

7

2)社团活动课程化

“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将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全部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按照课程要求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方式,用课程的形式保障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社团(教育)活动

校本课程

示例

课外活动(第二课堂)

学科衍生课程

《陶艺》、《扎染》等

研学活动

德育主题教育课程

《青春梦想》《国防教育》

德育常规教育

班会课程

“三自教育”

8

3)学科课程活动化

以活动的形式拓展课程的内容,延伸课程的结构,向更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课程活动化是为了发展课程,丰富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课程更广、更深的内涵。

学校课程

活动

示例

体育

“模块化”教学和体育拓展活动

篮球、武术、啦啦操等活动

美术

兴趣特长班

水彩画、书法、剪纸等活动

音乐

兴趣特长班

木笛、钢琴、合唱等活动

国学

比赛与展演

国学经典诵读、鱼凫文化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

Pascal程序设计、3D打印

9

(三)校本课程建设过程

1、调研阶段:2017年10月到11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教师、家长课程需求。整理信息,征求教师们意见,确立开发意向。

2、申报阶段:2017年12月面向小学、初中、高中学部发放《校本课程申报表》征集课程拟开发项目。

3、审核项目阶段:2017年12月底各学部初步论证所申报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学部课程开发管理部门确定首批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组织编制课程目标。

4、编写教材:2018年1月聘请专家进行编写教材培训。2018年2月,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收集资料,编写教材,形成课程教材初稿。

5、修改教材:2018年4月,聘请专家审查课程目标和教材。召开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指导校本课程开发。

6、校本课程形成:2018年6月,形成第一批精品课程,8月底,开发完成第二批课程,基本形成学校课程体系。

7、课程实施:2018年9月,教务处把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表,开始使用校本教材教学。

结语:

课程建设刚刚起步,课程改革需要理想与热情,更需要智慧、耐心与持续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