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6      来源: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李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低年级学生要有识字的欲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感受汉字的美,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建立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同样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进行了规定,要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1600-1800个,其中还要会写800-1000个。

之所以要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进行规范要求,主要原因在于低年级识字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形成对外界认知的一种途径,如果认识的字太少,何谈阅读,也就限制了小学生对外界的探索,成为小学生求知欲的桎梏。无论是今后学习语文知识还是应用语文知识,识字都是基本的前提。文字还可以成为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低年级语文识字策略,对提高教师语文识字教学能力,推动语文教学质量发展,培养小学生综合语言素质非常重要。

一、拆字解字演字

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组成结构意义和应用将汉字的组成、字义及应用教给学生也是传统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里提出的拆字解字演字就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变形。我们把一个常规的汉字偏旁拆出来,比如将“扌”这个偏旁拆出来,将以它作为部首的字罗列出来,告诉学生,和这个偏旁有关的字都需要手这一身体部位来完成,例如“打、拍、提、捏、拉”等等,便于学生分类识别记忆,也利于学生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解字即将汉字的意义通过象、形等构造方法解释给学生,比如舅、甥都和男性有关,所以在字中可以找到“男”部,然后再向学生解释舅和甥之间的关系,可以小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舅舅等来强化字的意义的介绍。

演字即在课堂上利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对字的意义进行表演,肢体表演带来的视觉刺激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表演是小学生特有的天赋,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可以创设以利用身体将汉字表达出来的形式展开识字学习,如此,则能够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更具有活力与动力。例如,在学习身体各个部分的汉字时,如《语文园地4》中的“嘴、脖、臂、腿、脚”等汉字,则可以通过活动肢体的形式让学生猜测理解;在《怎么都快乐》中学习表示动作的“拔、拍、跑、踢”时则可以身体动态演示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等。

二、游戏识字

小学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游戏方式来完成教学在游戏活动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注意力的训练,而且在游戏中,小学生的精神比较愉悦,更利于汉字的识别记忆游戏活动包括猜字谜、词语接龙、识字过关大比拼等等。比如,老师提出一些字谜,让学生猜是哪个字,猜出来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如果没有学生猜出来,老师做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猜出正确答案。也可以是词语接龙的形式,由老师说出第一个词,学生排成队依次以上个词语的第二个当成新词语的第一个造词。还可以来个小组竞赛,将学生两两分组,老师将需要识别的字写在黑板上,学生将答案写在本子上,也可以将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多样化游戏方式设置,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三、生活中识字

汉字起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汉字,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郊游或者课外活动实践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不过这个方法需要提前设计好实地教学方案,需要对教学场景事先做一些布置,但仍然要使情境尽可能接近自然。可以使学生识别公园中树木的名签来识别相应的汉字,也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这样,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身边发生的点滴变化,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主动地去识别生活中的汉字,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识字困难的小朋友,还可以应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识字的热情和动力,将童话故事和识别教学相结合,利用童话寓言故事中的榜样效应使小学生产生模仿行为,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汉字。故事情境让识字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形象,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得识字不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习,而是有声有色的游戏。

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不仅认识字形,还理解字义,更重要的还可以学会遣词造句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对语文识字的热情,真正将识字融会贯通到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将识字应用到阅读、理解、分析等各项活动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