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疫情后小学数学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

时间:2022-09-23      来源:

疫情后小学数学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


成都蓝港外国语学校  杨


伴随着疫情不断得到控制,每个年级都已经返校上课了。为了让数学学科在开学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保障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下滑,现就小学开学上课前后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提出一些建议:

   一、认真、详实的做好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有效的备课

   老师要积极、认真的理清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在线人数、在线学习状态以及课后作业的具体情况,真正把握学生们在前一段时间进行线上学习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认真备课,探究课本内容,掌握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写出有实用价值的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教学方式是否有效,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对于通过线上教学讲过的知识,教师要认真整理复习,不漏掉所有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线上学习过的知识的巩固复习,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为以后线下教学做好铺垫。

   二、以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况为基础,对所有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检查

   返校后,各校进行了网课情况的测试。通过网课测试的形式,清楚掌握了学生网课学习的情況准确找出在线上教学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把两种问题都列出清单,以备再次讲解和个辅。通过网课测试,我们还发现学生们存在疑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结合线下学习情况,积极寻找应对策略,为有目的辅导提供帮助。

   三、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教学

   根据常见问题和个别问题的清单内容,开展有效的“补课”教学。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1.列出清单,找准原因

   老师首先列出线上教学相关内容的清单,以及学生通过QQ平台提交的作业情况,找出学生的常见问题和个别问题别问题需要具体到个人,并列出学生们所存在的这两种问题的清单。

   2.寻找漏洞,逐个击破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适合孩子的课型,进行集中线下“补课”,集中解决常见问题对于某个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单个“补课”,逐个击破,有目的地进行“补课”。与此同时,对于错误比较多的问题,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反复回顾线上教学的内容,主动复习、重复习,力争不落下任何学生。

   3.按照成绩分组,发挥小组的带动作用

   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组,每个的学生成绩各异任命一个小组长小组里的成员互帮互助,组长负责监管督导并及时提醒自己的组员,按照要求时间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充分起到优秀学生的头作用,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其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4.分类辅导,注重实际效果

   按照线上学习成果检测的真实情況,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一般学生,分类进行特别辅导。

   (1)对于优秀学生,增加强化培养,侧重于思维方面的教导,适度的进行难度的提升,建立优秀学生的信息档案实时进行跟踪,培养优秀学生的协作竞争思想建立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的给优秀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2)对于中等学生,多关心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专项训练,提升这一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当小老师,争取达到从中等学生向优秀生转变。

   (3)对于一般学生,明确定出互助帮扶方式,先找出问题的原因,再挑选适合他们的辅导模式对于问题相对较重的这一类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要多从技巧入手,比如:帮助这一类学生确定短期的目标和学习方案,纠正学习态度问题等等。此外,对于一般学生要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疏导他们因参与线上教学导致知识点掌握不好而出现的不良心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分层作业,规范书写

   按照所有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布置各自适合的作业。针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布置和线上教学内容有关的作业,检查线上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布置综合性强的开拓能力的作业,检测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要求学生们的作业干净整洁、解题清晰,拒绝抄袭出现,让所有学生都有好的作业习惯。

   6.学习任务当日清

   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要实行真实有效的评价制度,积极督促学生把当日的任务当日完成。将所有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记录成册,有错的作业做到“当日错当日改”在复习时,可以根据《作业情况记录本》有针对性的复习,更快更准的掌握学困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四、增加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老师需要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排除学生居家学习时所养成的不好习惯,纠正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让学生真正做到爱上数学、学会数学。

   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创建适合疫情期间的数学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全方位提升所有学生自身的数学涵养,为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生活做良好的铺垫。


作者系成都蓝港外国语学校教师,该文于2020年在《科学导报》第26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