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刍议一年级数学教具的设计与使用
时间:2021-08-20 来源:
刍议一年级数学教具的设计与使用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刘 瑛
“五环践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生点,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成就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低段数学课堂。如何生动形象地将学生“学态”积极调动起来,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各种趣味性、辅助性的教具、学具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具、学具的恰当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明显。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具、学具的来源及使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随手拈来”,让课堂教学顺其自然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学生无意识的接受有目的的知识教学,使课堂自然过渡,事半功倍。
如西师版教材一下《上和下》的教学中,生活中的上和下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能够较为明确地区分,但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稍显困难。在上课前,我无意识地将几本书杂乱无章地放在讲台上,学生就坐后,我自然地请孩子将讲台上的书整理好,整理完之后,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说一说是怎么摆放的(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时,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初步理解了事物的相对性。
二、自制教具,既动手、动脑,又能提高新知接受能力
空洞的说教,让学生难以得到感性的认知。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比较吃力,即使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景,也需要直观地呈现。此时,让学生动脑观察、动手制作,通过自己实践、体验,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一下《图形的认识》这堂课,其实就有在所认识的立体图形中提炼出平面图形,感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的场景。怎样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不同的立体图形,有的学生收集了食品包装、有的同学带来的是积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带的学具在纸上画图,通过学生收集、作画,既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通过动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者的联系,找到各自的特点。
三、精美教具,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唯美的视觉感官会使人印象深刻。在教学中使用精美的教具,会让课堂增色不少。趣味性浓、色彩鲜艳、样式独特的学具、教具能很快将小学低段的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
在一上《分一分》教学中,重难点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在体验相同物品分类标准和不同分类的方法不同后,我将已准备好的各种蔬菜、瓜果头套拿出,将孩子置身于情景中,瞬间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课堂气氛陡增。
四、常规教具,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常规教具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在解决问题时,便于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从形的方面理解有关数方面的知识。
一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中,学生以已有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举一反三、理解算理、弄清算法。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计数器作为本堂课的首席教具,通过老师先在个位上拨出2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让学生观察说出老师先拨几个几,再拨几个几,一共有几个几?然后,老师在十位上用同样的过程拨出同样的珠子,让学生观察感知两次拨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观察、体验中初步感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为进一步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是现代小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通过直观的简单演示,激发学生的各项思维。巧妙地运用教具、学具,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知识探究时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使学生学习时易懂、易掌握,有利于知识探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该文2019年4月在第15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中获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