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1-08-20 来源:
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李 娟
对于处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基于情感教学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一、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熏陶情感。
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渗透性,教师能够通过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来将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而成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情感教学能够充分启发学生们的思想,挖掘学生们的潜在天赋,让学生们能够明辨是非,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而这些都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二)提升审美
语文教材中包含多个立体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都代表了文章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学生们要通过这些形象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情感,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的眼睛实际上就是人们在情感的渗透和指引下去发现美,感受美的存在,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们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过程。
(三)调控情绪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形成的关键阶段,尤其是针对一些年龄比较小的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由于自身年龄、经历的限制又无法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因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教师和学生们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去理解他们的内心,进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调控自身的情绪,调动他们潜在的情绪控制能力,在班级内部构建一个和谐、友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是五育并举理念的最真实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针对基于情感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情感丰富,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教育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发掘课文特点,恰当有效地运用多种手段,适度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浓郁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优美画面,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见其形,闻其声,感知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就容易达到引起共鸣并激发学习热情的效果。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根据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调动情感体验,增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以《开国大典》为例,在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对开国大典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当看到五星红旗慢慢升起的时候,学生们脸上满是自豪。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成立的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结合生活实际加深情感体验
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最终也要回归实际生活。在开展基于情感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逐步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
如《找春天》,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课文外,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室外,带领学生们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并观察一段时间内植物的变化,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美丽,进而引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从不同方面看到大自然的魅力,进而自发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三)运用语言艺术加深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生动形象且包含意境,因此,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课文语句并带领学生朗读、仿写,将自身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表达出来,以陶冶情操,进一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以《静夜思》为例,学生理解诗中词句的含义并不难,但对于诗句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乡之苦却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对此,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析词语的含义,例如“明月”本文是团圆的象征,但是为什么却用来表达思乡之苦呢?其实是因为作者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本应该和家人在一起,但是却独在异乡,更显孤独,因而更加思念家乡。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人的思乡之苦,进而更加珍惜亲人。接着,教师可以找相似的诗词,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挑选其中的词句,让学生们揣摩含义,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从而领悟诗句中所包含的内在情感。
(四)构建翻转课堂,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们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发言,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借助提问等方式,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们解决文章理解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设计了两种教学模式,一个班的教学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师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然后和学生交流对秋天的感受,秋天来临的标志等。另一个教学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行预习课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课中先带学生到户外感受秋天,然后再回到教室让学生结合实践,针对秋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悟,同时将课文中出现的声音表演出来。对比教学效果,后者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借助作文训练提升情感表达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借助作文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渗透情感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感受日常生活点滴,并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积累素材的同时也能够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下来,表达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写作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对事物的描述中,也可以让学生展开对事件评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以《长城》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谈一谈通过阅读文章看到了那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了你什么感受和印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唤醒学生们对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的回忆,同时也回忆起当初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也就更加真实形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仿照《长城》这样的写作手法,以自己去过的地方为例写一篇文章。写完文章之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从而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开展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作者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