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学校组织力评价的思考与建构——“五位一体”的学校发展性评价
时间:2021-08-20 来源:
学校组织力评价的思考与建构
——“五位一体”的学校发展性评价
冠城集团教育事业部 陈 伟
搜索“组织”、“组织力”,有很多论述和界定。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组织”、“组织力”,显然是限定在学校这个特定的正式组织。我个人倾向于,所谓“学校组织力”,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团队的思想力与行动力。组织力不是组织成员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合力。这种合力,有可能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也有可能是整体小于或等于部分之和,即1+1<2或1+1=2。我们所期望的学校组织力,显然是要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组织力,即1+1>2。这样的学校组织力,就能达成学校组织目标与教师个人的事业价值的最大化。可见,学校组织力就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一流的组织在于标准和模式”。因此,组织力的研究要涉及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诸多方面,而组织力评价是组织行为中一个重要管理活动,它关乎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组织效能的达成。组织力评价既包括组织外部即组织相关方对组织的评价,也包括组织内部的评价即组织自身的评价。在明确了现代学校组织以“育人为本、素质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后,我们试图构建一个有利于提升组织力的评价模型:一是构建“五位一体”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模型;二是构建组织力的自我评价模型。
一、建构“五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模型
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即校长及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中层干部及职能部门的评价、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的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和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
(一)校长及办学水平的评价
拿破仑有句经典名言:“由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打败了由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这说明领导的作用。凡是看过电视剧《亮剑》的,都佩服李云龙,其实,就是佩服李云龙能够带出一支如狼似虎的队伍。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核心。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校长。”就是说,一个学校是否能够办好,关键在校长。朱永新先生说:“校长就是教师的教师。”说明校长必须是教师的楷模,一个得过且过的校长决不可能引领一所学校走向成功。校长不正,何以正班子,何以正学校?因此,校长的能力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评价校长及学校办学水平,要把对校长的评价与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有机结合。对校长的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重点评价工作绩效。由上级主管部门对校长民主测评、考核和考察。采取校长述职、教职工民主测评、组织座谈会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主要由上级领导、专家组成考核评价小组对学校依法办学与规范管理、办学理念与特色、办学业绩与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
把对校长个人的评价与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结合起来,确定校长工作绩效。
(二)中层干部及职能部门的评价
毋容置疑,中层干部及职能部门,在内部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者角色、发挥着重要管理职能作用。长期以来,学校往往忽视了研究与建立中层干部及职能部门的校本管理机制,中层干部就会沦为事务主义者,以完成校长、上级的指令为己任,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构建中层干部及职能部门的校本管理机制,是引领中层干部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组织力的有效策略。
对中层干部及职能部门的评价,要把对中层干部的评价和对部门的评价有机结合。对中层干部的评价主要从常规考核、定期述职、满意度测评和综合绩效考核等方面。对职能部门的评价,主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中层干部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各部门的目标,实行部门目标管理,每年度进行考核评价。
把对中层干部个人的评价与对职能部门的评价结合起来,确定中层干部的工作绩效。
(三)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的评价
学校组织目标,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可以这样说,一个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是学校组织力的重要标志,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
对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的评价,应该从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的评价和学校课程结构的评价。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主要从课程目标、资源开发、实施策略、师资力量、管理与评价和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校课程结构的评价主要是课程是否适宜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应从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适应性、层次性和选择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
科学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是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进取的组织氛围的有效激励机制,是增强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力的关键。教师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关键是教师教育实践力、学术研究力和人格影响力。教育实践力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研究力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人格影响力主要是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产生的教育影响,体现在“四立”: 一是立志,不想当好老师肯定不是好老师。二是立德,教师根在课堂、本在学生发展,必须爱学生、爱学校,一个老师如果对组织环境格格不入,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三是立学,要有丰富的学养、出众的才华;四是立功,要做出成绩、有所作为。从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分析,以“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和“班主任及班级个性化评价”来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力。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常态课堂教学、工作态度和教学常规、教师专业素质、教学绩效等方面进行教学水平发展性评价,确认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程度。班主任及班级个性化评价由班主任制定《班级发展目标书》,这些目标包括常规管理、班级发展、班级特色、学生激励、班级创新等目标。常规目标由学校统一制定;心理教育、学生特长、阵地建设、班队活动等发展目标,由年级和班级协商设定;特色目标、激励目标完全由班级自主设定,形成了“一个班级一套目标”的班级目标体系。把教师的学术研究力与人格影响力渗透到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中。因此,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水平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师德、出勤与工作量、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性评价包括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成效。
(五)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
学校组织目标的达成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如何评价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制约发展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瓶颈性问题。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什么样的学生是才是好学生和评价的功能这两个问题。树立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学业质量绿色评价观,构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小学阶段的绿色质量观:一是良好的习惯与健全的人格(即品德发展水平);二是优异的学业与持续的学力(即学业发展水平);三是广泛的兴趣与突出的特长(即兴趣特长养成);四是健康的身体与阳光的心理(即身心发展水平);五是适度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即学习负担状况)。对学生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导向、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探索学生学科素质发展性评价。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突出“发展性”的增值评价,主要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口头测试与书面检测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基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结合;二是探索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主要构建品格养成发展性评价、学科素养发展性评价、选修课程学习评价、个性与特长发展评价、生活实践学习评价等方面,并编制成《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手册》或者《学生成长记录册》,实施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
二、建构组织力的自我评价模型
我们认为,学校组织力的自我评价包括:一是学校领导力的评价;二是对“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的再评价。
(一)学校领导力的评价
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学校领导力不等于校长领导力,但校长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力的核心,是学校成功的关键。校长领导力是学校最高管理者个人的领导能力。校长领导力的评价应将侧重点放在校长领导力的行为表现上,主要关注校长关键职能与学校核心绩效这两个维度中各项因素的相互作用。
校长关键职能应体现在学校领导力的建构过程:一是现代教育的思想力,即对教育规律、本质的独特认识;二是学校发展的策划力,提出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既要仰望星空、看清教育的方向和前沿,又要脚踏实地、把握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课程建设的领导力,课程决定师生发展,实现我们期望的学生发展,就要构建和培育一流的课程文化;四是以校为本的管理力,不仅要求学校教育思想、发展目标要明确,还要建构承载思想和目标的行动模式,提高执行力;五是教师发展的指导力,校长是教师发展的顾问和教练,要有人格魅力和学术能力;六是学生发展的培育力,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润物无声的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七是办学资源的整合力,要善于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外良性沟通的优质教育生态。
学校核心绩效主要包括:一是高标准的组织目标,即制定适宜的学生、教师、学校不同层次的高标准目标,特别是学生发展的目标;二是高品质的课程体系,即为满足所有的学生充分发展构建最适宜的成长体系;三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高效益的教育教学;四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即形成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学习型共同体,适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校文化;五是高绩效的评估系统,即针对组织目标,明确管理者及各类人员的责任,并建立系统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
校长领导力是与校长关键职能的发挥和学校核心绩效的达成呈正相关。因此,校长领导力模型为:校长领导力=校长关键职能×学校核心绩效。
(二)“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的再评价
对“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的再评价,是学校组织力持续生成的动力。“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是对学校现实发展的客观判断,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逻辑起点,是联结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如果学校组织对“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的认同度越高,学校组织就会获得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支持性改进策略,不断增强学校持续发展力。对“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的再评价,可以采用满意度调查法与访谈法。通过对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对被评价者访谈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与反思,以此获得对“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的改进与完善,达到“五位一体”发展性评价激励机制与学校组织力的相互促进与良性发展。
(作者系冠城集团·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该文发表在《教育科学论坛》上,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