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衡:“五环践学”彰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1-08-19 来源:
“五环践学”彰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何少衡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成立于2015年,坐落在美丽的岷江东岸,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寄宿性质的民办学校。学校现有学生近3100人,教职员工410人。建校四年来,学校通过重构课堂模式,实施“五环践学”,关注课堂“学态”,聚焦核心素养,创造崭新的教学生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享,发展学习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厚的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的精神,勇于担当责任,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主阵地上落地生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办学效益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下面将我校“五环践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内涵及操作模式做简要介绍:
一、提出背景
仅有四年办学时间的冠城七中通过什么样的抓手、载体和平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打造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如何提高办学品质,形成教育品牌和社会影响力?都需要我们谋求学校发展的“新生点”——课堂教学改革,“五环践学”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主阵地。课堂的品质影响学生素养的品质,教学改革,必须聚焦课堂“学态”。“五环践学”课堂教学模式高度聚焦学生真实学态。构建“五环践学” 课堂模式,就是要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创造师生“共教、共学、共长”的教学新生活,进而开辟出“学得开心,教得舒心,考得放心,活得倾心”的教学境界,提高教学效益,全面达成“追求个体生命活力,追求个体做人成功,追求个体学业成功”的培养目标。
“五环践学”转变学习方式,成就不同层次学生。“五环践学”转变教学方式,成就优秀教师团队。“五环践学”进一步凸显特色教育、差异教育,成就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流学校。
二、具体内容
(一)内涵
“五环践学”教学策略,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讲—听”“灌—受”为主体结构的重构,使其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践学”“体验”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结构与活动流程,框图如图:
中小学“五环践学”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素:
自学质疑——自学相关内容,提炼要点,质疑问难。
讨论领悟——疑难解析,知识梳理,领悟本质(原理)。
展示分享——展示学习方法(思路技巧、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认识、成果)、心得体会(感悟、反思)。
检测巩固——知识积累,原理通透,迁移创新。
评价提升——知识拓展,归纳总结,个体帮扶。
(二)境界
真正的“践学”,是需要思考“学”的方法与策略;需要利用资源“学”,借用情势“学”,运用智慧“学”;在学中尝试发现、体验感悟、提升完善。追求高层次的“会学”“会创”,从而在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培养模式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第九次课改“核心素养”隆重登场。何为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践行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要面对未来,面对新形势能够创新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一)课堂培养学习与创造力,“践学”课堂践行核心素养。
能够创新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即知识、经验、技术、资料和工具。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就只教了学生一个条件-----知识,学生没经验,不会查找资料和使用工具,掌握技术更是无从谈起。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获得“学习力”和“创造力”。“五环践学”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把学习知识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以学习知识为载体,发展“学习力”和“创造力”。知识是在“践学”过程中组织和转换的;情感态度是在“践学”过程中体验累积的;素质是在“践学”过程中逐渐“自养”成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是在“践学”过程中逐步练就的;快乐与幸福也是与“践学”同行共生的。“践学课堂”培养了学生学习力与创造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五环践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五环践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践学”为主线,既是构成课堂结构的内容,又是课堂运行的流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程”。
自学质疑环节,学生“安静、专注”“瞄准问题,自学提炼,质疑问难。”重在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学生“专注学习的能力”。
讨论领悟环节, 学生交流沟通、参与辩论,发散后聚合,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学会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倾听、协作、参与等素养彰显其中。
展示分享环节,轮值发言人精当的展示,组员倾听并补充分析问题,展示良好的形象气质。教师点评、展示思路,学生获得启迪、分享受益,有效训练学生系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演说能力,培养学生领导意识和领袖能力。
检测巩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定时独立完成科学的命题检测,实验思辨、论点辨析、真实检测学习任务达标情况,提升学生活用知识、创新能力、收获成功的幸福感。
评价提升环节,体现学程点评,拓展深化,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发展、拓展创造、提升学生价值责任、实践创新、社会参与能力。
“五环践学课堂模式”,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课堂学习生活方式,学生的素质、能力、才干、学业得到全面有效培养和提升,不同学段的个体都得到生动、活泼、充分地发展。“五环”是灵活有机的整体,自学必出质疑,讲求学的深度,巩固文化基础;讨论定有领悟,追求学的效度,培养理性思维;展示求得分享,讲求学的广度,掌握分享策略;检测达到巩固,讲求学的精度,强化“迁移创新”;评价实现提升,追求学的高度,关注个体自信心。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承载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核心素养的责任。
(三)学习型小组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
建立学习型小组的出发点在于人人有机会,人人乐参与,人人能尽责,人人能互动,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锻炼发展。学习型小组的打造与培养有章可循、中心发言人的轮值有制可依,学生讨论有章法、有流程。
学习型小组建设需要每位组员都能专注倾听,准确记录,简要陈述。轮值组长要能有效调控小组安静自学、积极讨论、有效展示等。中心发言人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能准确精当地展示小组思维成果,并能成功分享。学习型小组建设能让每个组员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为小组荣誉而参与、协同、共进,逐步形成学会参与、学会协同、学会珍惜等优良品质。
学生素质培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地彰显,从而实现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形成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培养知识或技术应用中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在小组建设中形成责任担当、团队精神、竞争意识。
四、当前成效
(一)营造出崭新的课堂生活与文化。班级学习型小组建设,带来学生组织结构的变化,产生“倒推”作用,“逼”着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逼”着教师变革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为逐渐形成新的课堂文化奠定基础,变“讲堂”为“学堂”,形成向课堂要质量、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质量、以特色塑品牌的群体舆论氛围和共同愿景。
(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我校中小学各学科成绩在东坡中小学共同体学校中名列前茅。尤其是2018年、2019年中考力拨眉山头筹,多项指标居眉山第一。学生活动或学科竞赛在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各类大赛中有3000多人次获奖。
(三)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员提升。实施“五环践学”以来,我校教师的执教素养、认知层次、研究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区级、市级、省级赛课中,我校四年来有近二十位老师用五环践学课堂模式获得一二等奖,而且我校还产生了近三十位区、市、省优秀教师。
(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增强了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领袖才能、创新意识,学生普遍具有了个性特长和突出的竞争优势。
(五)学校品牌初步形成。我校整体实施“五环践学课堂模式”,彰显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达成了学校培养目标,学校品质得以提升,四年来已经形成良好的口碑。
我们坚持走名师引领之路,内涵发展之路,品质打造之路,努力“创办最适宜学生的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未来一定能将冠城七中办成一所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学校!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校长,该文2019年7月发表在《中国教师》杂志,荣获“国家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