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翠:在深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时间:2020-07-22      来源:

在深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陈天翠


小学数学教学要在明晰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的前提下开展,这样能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深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架构,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分析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表层学习而言,它是将学生置于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情境中,进行主动性、批判性的学习,较好地解决小学数学问题,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品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立足问题情境的数学探究学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将学生置于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关联性的特定情境相链接和嵌合,实现新旧知识的碰撞、吸纳和再构,开展具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探究和学习。

2、注重信息链接的深度学习。单一的学科知识无法全面解决开放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知识,要从不同层次、维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进行整体的、结构性的深度学习和思维,要注重各信息的联结和整合,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3、体现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心智活动和认知,注重高阶思维的引入和嵌合,通过对复杂、开放、综合情境的归纳和类比分析,较好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求解、思维、决策。

4、强调反思和建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鼓励和倡导学生自主反思、独立审视,要引入批判性思维,将旧知与新知相联系,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

5、强调主动性体验和学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模仿和训练中展开自主性的思考、探究和创造。

二、小学数学开展深度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探索

1、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架构

在小学数学的深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和引导,引领学生体悟数学知识内在的纵向、横向联系,直接和与间接联系,完成对小学数学知识整体架构的完善。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知识之后,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中,要通过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引领学生意识到各知识点的内在关联,通过归纳、分析和类比的方式,发现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异同之处,使学生明晰这些知识的本质点在于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直接相加减。又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观察、猜想、发现、验证、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关联性分析,让学生回顾,比较求体积与求面积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深入体会各知识点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核,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品质。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引擎和驱动,让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深度思考,较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再由数学问题串进入思维深处。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串:“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时发生了什么改变?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圆柱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你用了什么数学思想”通过一系列关联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数学方法,不断走向思维的深化。

3、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层次、起点和经验,设计针对性的深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如在学习“鸡兔同笼”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研究解决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方法时,学生大胆分享了列举法、列方程解问题、假设法、画图、抬腿等多种方法,进行思维碰撞;又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如何表示真分数?并说出假分数的“假”体现在什么地方?在学生主动思索并踊跃回答,教师要适时补充和点拨,让学生自主构思画图,并出示相关情境:一是把5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能够分到多少块?二是1个蛋糕制作过程要添加1/4杯水,4个蛋糕的制作需要使用几杯水?在这两个情境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认知体系与架构,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主动思考、独立研究,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较好地提升学数学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的核心素养。


(作者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该文发表于《新课程》2019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