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0-07-20      来源: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宋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在中考中,阅读分数的占比较高,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优势。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等清晰地展现给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迅速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尚未成熟,短时间内理解阅读内容较为困难,相应的教学效率也较低。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将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实现了文章的可视化,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内容,提升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有着较高的可行性。同时,英语阅读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并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完善,实现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针对不同文体应用思维导图

对于不同文体,要构建起不同的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主要完成了三种文体的阅读与学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

1、记叙文

记叙文是最常出现的一种文体,例如小说、故事、传记等等,在其结构中,主要包含了人物、事件、结果以及评价[1]。初中英语阅读中,记叙文主要以故事体现出来,将人物的心理变化或是事件的发展作为主线。所以,在进行记叙文的思维导图绘制中,要以记叙文的六环节要素作为关键词,包括absteact、orientation、complicating action、evaluation、resolution、coda。其中,absteact主要是作者对故事的简单概括;orientation主要是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complicating action主要是故事的发展以及高潮;evaluation主要是作者或主人公对事件的评价;resolution主要是故事的结局;coda主要为作者对主题的重申。

2、说明文

   在进行说明文的思维导图绘制中,要结合文章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完成绘制,包括definition、history、characteristic、function、significance。

3、议论文

   在进行议论文的思维导图绘制中,要结合作者的分论点、举例、对比论证等完成关键词的选择,包括main idea以及conclusion。其中,在main idea中,还要列举文章中包含着的多种supporting idea以及相对应的detall。

(二)重视思维导图“三环节”的体现

在应用思维导图展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应用步骤细化成七条,包括阅读前的主题引入、课文阅读、思维导图的绘制、小组讨论、学生展示与交流、教师评价、教师绘制思维导图、完成阅读练习。而这七个步骤能够被归类为三个环节,即阅读前、阅读中以及阅读后。

1、阅读前

在阅读前环节中,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多种方式引入主题。此时,若是让学生直接展开阅读并绘制思维导图,则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思维导图绘制效果不高。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阅读文章相关的图片、音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同时,还可以展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短文,绘制该短文的思维导图并展开讲解,结合头脑风暴,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出后续的阅读教学。例如,在进行《The Season and Weather》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What`s you favorite season?”、“Why do you like ……best?”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问题中的关键词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以“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为中心词,举出与其相关的词语。

2.阅读中

在文章的阅读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课文阅读、思维导图的绘制、小组讨论、学生展示与交流、教师评价、教师绘制思维导图这些环节。在课文阅读环节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在阅读前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阅读。同时,在阅读期间,要鼓励学生划出关键词,为后续思维导图的绘制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思维导图的绘制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前的指导完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进行限制,不过分干预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2]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分享绘制的思维导图。此时,由于吸收了其他组员的绘制思路,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思路将得到扩展。

在学生展示与交流环节中,教师要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并向全班同学表述绘制的思路。此时,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思路将得到进一步扩展,思维导图也更加完善。

在教师评价环节,教师要结合不同小组展示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此时,教师能够准确的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在点评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纠正,还要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进行第一时间的肯定与赞扬,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在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环节,要结合学生在前几阶段的实际表现判断该步骤是否保留。若是学生对文章的关键词定位准确、脉络掌握清晰,则不需要进行此步骤[3]。而当学生对文章的关键词及脉络还存有疑问时,教师要展示前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完成,例如,在进行《Our World》的思维导图绘制中,可以将“Sea”、“Human”、“Lands”、“Countries”、“Animals”作为关键词完成绘制。在展示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对学生的遗漏点进行补充。

3、阅读后

   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利用阅读练习检验学生对文章结构、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后练习。例如,在进行《Our Worl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rld we live?”、“How many lands in this world?”等问题,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完成解答。此时,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文章及思维导图的掌握情况,还能对学生的口语等进行了解,促进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前引出主题、阅读中完成并完善思维导图、阅读后结合思维导图完成练习,提升了学生参与英语阅读课堂的兴趣,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阅读的内容与脉络,推动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作者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该文获成都市2019年中学英语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