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胜于说教
时间:2020-07-02 来源:
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胜于说教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刘 通
初识五环践学,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茫然的。知其内容,却不知其所以然。自学质疑、讨论领悟、展示分享、检测巩固、评价提升这五个环节究竟该如何运用在我的体育教学中,是萦绕在我脑海中最重要的问题。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认真解读了五环践学的核心思想:一是将学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二是将知识转变为问题;三是将思维结论转变为思维过程;四是将单向感情输出转变为情感交流;五是将单项评价转变为多项评价。通俗来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体育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可能就是孩子们自由活动或者被主科老师占用的最佳课堂。然而,在中考和高考重视起体育以后,体育课慢慢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其实,体育课上,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技巧技能有很多,除了常见的跑、跳、投等田径项目以外,还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因此,体育课其实不只是孩子们以往所期待的自由自在的活动课,而是充满挑战的新课堂。
课堂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师生是战友,“未知”是对手。面对这个特殊的对手,和教师在同一战壕里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许多老师预料不到的想法、举动,这是非常自然的。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事件”,如果老师不是压制或回避而是用创新的方式来对待来化解,那么就可能打出非常精彩的漂亮仗,同时也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而我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也就课堂突发事件进行过反思,有了自身的一点体会。
课堂突发事件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勇气也越来越大。这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这种活跃气氛的出现也为课堂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个别学生太过自由致使纪律混乱,而且很多学生已不再对教师抱有敬畏之心,所以通常的纪律强调似乎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不得不直面这种变化,探索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首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降低突发事件的出现率。
我觉得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以宽容、友善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大概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特例独行的水手存在,他们遇到困难总有自己的一些思路,而且非常“勇敢”的表达出来。而一旦在正常的教学中出现这样的独家见解往往会引起全班同学的高度关注,所有的眼睛和耳朵都聚齐在了教师身上,什么样的心态都有。往往这种时候他是会把老船长当成自己的敌人,是他前进路途中的拦路石,必须一较高下。这就是所说的最艰难的挑战了。处理不好轻则教学偏离航向,人心涣散,教师穷于应付;重则会让教师威信扫地。而这样的困窘现象只要出现一次很可能会在以后的教育中成为惯性,学生顶撞你将成为家常便饭。其实只要是教师就会面临或多或少这样的事,关键看你怎样应对它。
我实习期间的某一节体育课,所带的初一年级某班和初二的某班同时在上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发现初二学生占据了大部分篮球场,初一学生只能在一旁观望,不能参与其中。于是我随机让一个场地的初二学生让出一半场地给初一学生。但是,初二学生显得并不那么服气,嘴里念念有词,充满抱怨,我们给他们讲:“初一的同学没有场地打篮球,你们初二的给他让一个出来,你们去加入其他场地打篮球。你们初二年级七个场地,初一年级只有一个场地,你们作为高一级的学生,应该做好表率。”他们很不情愿的离开,我也随即走动巡视去了。但是过了会儿,我发现刚刚离开的初二学生又跑去霸占了初一的场地,于是我很生气,态度严肃地让他们离开,并再次强调了情况,他们显得很不耐烦,蛮不高兴的走开。过了会儿我看见他们用球在场边故意砸向球场内的初一学生,连续两次,万一球砸到头,或者脚踩到球,很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于是我马上前去制止,并示意他站住不要走,但他不听,直接就走开了,我很生气,马上过去把他抓住,并询问情况。他狡辩说不是故意的,但是我看得清清楚楚,很明显就是故意的,他就开始述说他们的不满,为什么要让他们让场地,凭什么让他们走开。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以一种说教或者是命令强制的口吻去教育学生,而是好言相劝,孩子毕竟还小,可能很多事想得不周到。但是在他们表现出不满甚至顶撞时,我才意识到,事情在我的控制范围以外,这种突发事件我该如何处理呢?我还是首选了讲道理谈心的方式,我想学生更喜欢这种平易近人,或者说是平等的交流方式。效果显而易见,孩子们随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初一的学生道歉。之后在校园中遇见他们,他们不但没有因为我上次的教育而记恨我,反而热情的给我打招呼,那一刻,心底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让我明白做老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老师可以在微笑中机智地化解一切难题,但教师的挑战就在这里。如何恰当的教育,如何有效的沟通,如何能成功?如果解决了便能找到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学生心目中哪怕只占据了一点点的小角落我也要在那个角落里仔细的开垦挖掘,那里是我能够找到价值的所在。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