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疫情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及方向探析

时间:2020-06-28      来源:

疫情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及方向探析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王 琦


2020年,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演变成全国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媒体对疫情的实时播报,各种有关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不管身处在这场疫情风暴中的哪个位置,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此次疫情的严峻性。

在疫情爆发之初,我们容易会把关注点主要放在医学防疫上,然而,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件,随之带来的宅家的生活模式及网上学习的模式也是全新的挑战。这是否会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必要及如何进行心理防疫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学生在疫情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教育部中小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征集中学生在心理、学业、生活存在的问题,特编制《成都市中小学2020年抗疫居家调查问卷》,并对成都市各中小学进行发放。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中学生在此次疫情爆发期间,有11.5%中学生反映确实在疫情期间常常遇到烦恼,剩下大部分学生反映有烦恼,但可以自己解决。在学生反映的烦恼中,因担心疫情而对疫情十分关注、因写作业和看网课注意力不集中及与家长矛盾占中学生烦恼比例最大。

同时,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开通了网上免费心理咨询渠道。学生在与心理老师沟通交流中,普遍反应出现因为肺炎疫情取消旅行的愤怒、被迫留在家里无法出门的烦躁、恨不得把那些吃野味的人都揍一遍的想法。每天要看手机、关注疫情消息还要不断地量体温才能减轻自己的焦虑,还有失眠、晚睡等现象。后来随着网课的开展,学生反应有种“想学学不进,不学不甘心”的状态,注意力很难集中,拖延等现象都较为明显。同时,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此更难投入学习状态。

由此可见,学生的认知、情绪、生理、行为都因此次疫情及疫情带来的改变而受到影响,符合心理危机的特征,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同时,实践中得出与调查结果相符的结论,处理此次疫情带来的负性身心反应(心理危机的处理)、解决网络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及家庭关系融洽问题成为疫情期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需求。针对该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做呢?

二、通过国内相关研究从而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方向

1、心理危机相关研究及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林德曼(1994)提出心理危机这一概念。而卡普兰认为,心理危机是指突发性事件来临的使个体原有的危机应对机制失效,从而产生心理失去平衡衡,同时新的资源无法应对当前的问题心理失衡状态。布拉默认为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分为为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及存在性危机。其中境遇性危机是指个人无法控制或预测的突发或超常事件如事故和灾害等造成的心理危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汹来袭,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第一次经历,宅家学习也是新的学习模式。以往应对危机、学习、及父母沟通的资源全部失效,容易对中学生造成境遇性心理危机。可以看出此次疫情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防疫十分必要。同时,成都教育发布明确提出,在疫情下,我们的行为、认知、情绪、生理都会受到影响,具体如下:

1)认知上:害怕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担心疫情难以控制;担心就医困难、物资短缺等。

2)身体上:头晕、胸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不舒服等。

3)情绪上:恐慌、害怕、担心、焦虑、压抑、情绪波动较大等。

4)行为上:频繁刷屏查阅疫情的相关信息,反复过度清洗消毒、测量体温等,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等。

根据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线上心理咨询记录,大部分前来咨询的学生都出现了至少有其中某一方面的变化,更加说明了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防疫工作在疫情下中小学心理防疫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研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及路径的思考

1)在行为及情绪上双重关注

在以往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研究中,弗克曼和兰扎瑞斯认为可以采用“问题指向应对”与“情绪指向应对”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即一方面进行行为的调节,另一方面继续针对情绪的策略制定。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坚持“宅、戴、洗”来降低心理危机;另一方面应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指引。

2)指导学生在危机中看到成长

林德曼与卡普兰最早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这一概念。所谓心理危机干预是指给予那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突发事件陷入心理危机情绪之中的个体支持与帮助,通过调动情绪里的积极因素,解决危机事件帮助个体恢复其突发事件导致心理危机出现前的心理平衡。同时,心理危机具有两面性,既有反复性、复杂性、破坏性、普遍性的特点,又有积极性的特点,即可以使得人危机后成长,所以本次疫情同样带来的有积极的意义。

也就是说,在此次疫情发生后,由于我们本能地更容易被负性消息所吸引,比如“想把吃蝙蝠的人打一顿”、“我感冒了是不是要死掉”等想法,以及对疫情消息过敏、对父母与自己的矛盾过分放大。根据以上心理危机的特征及危机后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看待此次疫情,并且实现危机后成长是很必要的,比如收获珍惜生命的观念、关注健康的理智、学会独处的能力、增进亲情的空间,每一个人的收获不同,可以引导学生把关注点关注到自身成长上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分享。

3)可以培训班主任,从而开展更加有效的危机干预工作

在此,我们要明晰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不同。很多人容易把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咨询及治疗相混合,认为危机心理干预是只能由心理咨询师及治疗师所从事的工作。在这里特别指出,他们之间是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的、目的明确的可以提高建议的一项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危机干预并不是只有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才可以开展,凡是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的老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可以采取培训地方式,更好地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

4)分级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茨提出了现代三级预防策略。他指出,一级预防是在危机发生之前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便预防危机得到有效控制,减缓恶化速度;二级预防是指为危机量身设计一些方法或策略,尽量在危机还未最终成行,其破坏性还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进行干预以预防问题发展得更严重;三级预防是指在危机事件初步扩大的同时釆取游侠的应对措施,将事态控制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此次危机事件下,心理健康教育老三级危机事件进行心理干预的方向制定。在疫情尚未结束的阶段,可以采取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心理咨询、线上危机干预的模式,本文主要针对疫情期间的心理防疫工作,疫情结束后的疫情心理防护工作还有待完善。

3、关于网上学习适应、家庭治疗的研究及思考

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及心理学家布卢姆的观点,网上学习是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也就是说,网上学习的效果可以和线下学习的效果达到一致。然而在学生参与调查中,学生对于网上学习的不信任、自控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频发,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关于家庭教育本文主要参照萨提亚家庭治疗体系,针对学生与家长沟通之间的信息接收、信息表达等问题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关于此次危机事件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及措施建议

结合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提出具体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及措施探讨。

(一)心理课堂主题选择

1、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反应

首先,要使学生对此次危机事件下自身的状态做一个评估,我们要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状态,哪些是正常的反应,哪些是不正常的反应,针对正常的身心反应,要鼓励学生接纳,并且具体指导接纳负性身心反应的方法。针对不正常的身心反应,要鼓励学生就医或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练习。

2、情绪处理

1) 从哀伤辅导模式处理情绪

由林德曼提出的“哀伤辅导模式”概念是当前心理危机干预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他提出,在危机事件面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发泄出来,采取自己适合的方式,不要去压抑自己内心的痛苦“宣泄室”就是在哀伤辅导模式的指导下建立的。

也就是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可以考虑从情绪接纳、情绪宣泄、情绪表达三方面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学会接纳自己及家人拥有这些合理的反应,不去斥责,反抗自己的负性情绪,否则将起到越反抗越难受的反弹效应。对待负面情绪,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减轻焦虑的冥想练习、放松练习,如腹式呼吸、蝴蝶拍,心理教师可以自己录播或推荐一些冥想材料,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运动。

2)从认知模式处理情绪

认知模式认为,导致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非事件本身,而是自身认知方面存在某些不足或消极因素。该模式在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要求危机干预者帮助当事人建立积极的认知能力,摒弃过去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成分,从而使当事人能够控制自身的情绪。

所以,如何使学生真的在此次疫情中看到积极的因素,对此次疫情进行积极的解释,如何主动建立积极的情绪,从而培养乐观的心态等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涉及的问题。

3、新生活如何应对、如何积极迎接新挑战

获得新生活的掌控感及危机后成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获得掌控感,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生活正常化,即维持正常生活状态,营养饮食,作息规律等。建立新的生活模式也是获得掌控感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对宅家生活做一些生活计划,给自己布置一些令人感到愉悦、有收获并且执行起来能够完成的任务。

同时,要指导学生看到此次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成长及积极意义。可以让学生自行分享自己的收获,也可以通过在此次疫情中的英雄人物、周围他人的积极表现,从而促使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地养成,促使学生积极迎接新挑战。

4、网上学习适应问题

针对网上学习,前文提到网上学习的可操作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网课,可以在使学生相信网上学习的可实施性、网上学习的时间规划、网上学习的自控力等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家庭沟通问题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家生活由于各自习惯的不同,常常有出现父母看不惯孩子的作息、由于手机或作业完成等问题爆发的矛盾,那么关于这些矛盾,我们可以做什么?

针对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教会学生看到父母言语背后的期待与渴望,同时学会利用表达信息等方式,学会和父母的沟通方法,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放在工具性价值较强的知识上。

(二)心理咨询及培训、讲座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开展一些对学生及家长以点带面的线上课程,比如对家长的心理讲座、对学生的讲座等。同时线上心理咨询可以为学生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

同样的,学校应成立危机干预小组,心理教师还可以对班主任进行危机干预的培训,从而使班主任可以更及时对学生疫情期间的心理危机进行妥善处理。  

综上,在此次疫情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本文根据以往研究和实践经验,针对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给出相关建议。


    (作者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