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衡:双轨治理: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5-07-10      来源:

双轨治理: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何少衡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谋求长远生存与发展的不二选择。如何借助科学有效的治理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已然成为当下教育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成都冠城实验学校以“成都领先,四川一流,全国知名,百年名校”为发展愿景,制定“内炼品质外塑形象,打造高品高质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创新构建“行政管理”与“业务督导”双轨协同治理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与内涵发展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行政管理:系统重构激发治理活力

(一)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治理效能

在学校原有教育管理架构中,“学部制”引发的部门条块分割问题较为突出,致使学校政令畅通受阻,工作衔接存在缝隙,严重制约了治理效率的提升。为扭转这一局面,成冠学校实施“条块负责制”,确立行政、教学、教育、后勤四大管理主线,形成“一室二办三中心五处”扁平化组织架构。同时实行“项目负责制”,确保重大事项高效推进。

学校秉持“一个声音”“一个行动”的理念,全力推行“一体化”管理模式,涵盖人事管理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德育活动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以及招生一体化,彻底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课程管理为例,一体化管理能够确保教学计划、教师调配、教室使用等多方面工作同步推进,有效避免了因部门沟通不畅引发的教学冲突,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整体运行效率。

(二)优化培养模式,重塑育人生态

教育体系中各学段之间衔接不畅,常常导致学生在升学过渡阶段遭遇适应难题,对教育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产生不利影响。成冠学校创新性地实施贯通培养模式,致力于打破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隔阂。学校依据K12学校的特性,打破学段界限,开展教学、德育、管理体系化建设,落实课程体系化建设、推进活动体系化、改进管理体系化。在学科贯通培养方面,遵循“学段贯通,学科融通”的原则,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着力打造优势学科,推动学科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依据学生的知识建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天赋潜能,开展连贯性、持续性、系统性的教育延伸和拓展活动。学校以“3T”(特点、特色、特长)为载体,精心打造数学、思政、阅读等“一贯制”课程,淡化学段间的界限,让学生从小就为后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特别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兴趣发现-潜能开发-特长培养-卓越成长”的四阶育人机制,近两年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者达1000多人次。

(三)优化学部治理,增强融合发展

学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核心单元,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成冠学校秉持创新发展和规划发展理念,优化“小学领路,初中领跑,高中领航”的办学格局,提出“内炼品质外塑形象,打造高品高质学校;做精做优小初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做大做强高中教育,实施品牌高中战略”,形成“四线统筹”“学部落实”的“主线+条块”治理模式。

各学部依据自身发展特点确立治理目标,形成特色发展路径:小学部以“提振”为主题,聚焦团队战斗力、管理内驱力等维度,打造基础教育标杆;初中部以“强塑”为主题,通过党建引领、年级治理等举措,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三;高中部以“重构”为主题,系统梳理治理方案,以“目标引领”“评价促进”双轮驱动,实施“主题教育”“践学课堂”“高效管理”三箭,高考一本率保持较高水平。学部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教育内容与方式的深度重构,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体质量打造的关键所在。

二、业务督导:专业引领驱动质量跃升

(一)双轮驱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科学有效的督导机制是保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支撑。构建全面且细致的教育督导体系,是行政治理和质量管控得以落地的“助推器”。成冠学校创新推出“行政管理+业务督导”相结合的双治理模式,成立督导室,建立督导制度。由一位副校级干部担任总督导,9位资深教师担任督导员,对全校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督导。督导员深入课堂,切实帮助老师们查找问题,不仅对薄弱学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学校的管理落地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业务督导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对“督导”的定位从“督”向“导”实时转变。“督”即督促、督查、督察,是形式;“导”即视导、引导、指导,是本质。过程在于“督”,重点在于“导”。学校督导落实“两个”并重——课堂督导与备课督导并重,常态督导与问题督导并重;强化“三个”关注——关注问题、关注质量、关注成长;追求“四个”成效——被督导者有紧迫感,被督导后有改变,督导者有提升,督导和被督导者共同发展,形成“督导-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

(二)教研革新:深化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冠学校以备课组建设为着力点,改进教研方式,推行“一周两研”深度教研模式。教导处对教研过程进行整体设计,中小学备课组每周安排两个半天的时间进行集中教研。备课组集体教研按照月计划和周计划,形成“四定”标准(定主题、定人员、定内容、定成果)。

业务督导深入学科教研组进行全方位指导,全程参与备课组从教案设计到作业检查的各个环节,监督评估教学状态,并将教研督导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挂钩。针对薄弱教师、薄弱学科、薄弱班级的情况,实施“薄弱帮扶计划”,通过“诊断—改进-跟踪”闭环管理,使薄弱学科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

(三)课堂革命:践行“五环践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策略直接决定教学质量。成冠学校以“五环践学”课堂教学策略为抓手,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构建“自学质疑-讨论领悟-展示分享-检测巩固-评价提升”的课堂教学范式。“五环践学”教学策略多次荣获省、市教学科研成果奖,在学校承担的市级精品菜单培训中,向全市进行了推广,并通过教学项目对口精准帮扶金堂、雅江、马尔康等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实践成效。

业务督导通过常态化的课堂巡查、听课评课等活动,督促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水平。业务督导还密切关注教师课堂表现,注重师生互动效果,及时收集学生反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迅速采取改进措施,持续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双轨协同:激活发展动能

(一)质量跃升:教学成效显著

打造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离不开行政管理和业务督导的“双轨治理”。行政管理侧重于优化体制机制,提升运行效率,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制度保障,为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环境;业务督导则侧重于强化过程监管,保障教学质量,凭借专业监督与精准指导,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学校倡导督导工作围绕学校主张、问题所在以及工作重点展开。

经过近两年“双轨治理”的实践,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成效显著。一方面,以督促学、以督促教,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普遍提升;另一方面,坚持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评教、以学改教,学生的成绩也得到普遍提高。2024年办学成绩实现三大突破:初中各年级稳居全区前5%;小学四、五年级跃居全区第七(35所);高中两位学生进入全市前500名,学校排名提升至全市第66位。

(二)师资建设:形成人才高地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轨治理模式下,行政管理与业务督导协同发力,构建了“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发展平台。成冠学校通过举办教育研讨会、赛课、学术交流活动等,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2024年度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66项,在省市及以上发表、获奖论文500余篇。

业务督导部门通过对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监督与评估,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科研成果,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竞争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品牌塑造:凸显实践效应

围绕高质量建设这一核心任务,聚焦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学校“行政管理+业务督导”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作用日益彰显。成冠学校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机制,相继出台《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教师常规考核实施细则》《教师年度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实现了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的有机统一。这一体系通过行政管理的刚性约束与业务督导的柔性引导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学校治理效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撑。

双轨治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思路、新路径,是推动教育质量迈向更高水平、更具内涵的创新举措。成都冠城实验学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与业务督导深度融合的双轨治理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校治理效能,更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这一创新实践,既为新时代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也为学校打造教育品牌、构筑新时代教育发展“新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