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刚 张嘉博:发展教育理念的整体构建与实践路径——兼谈眉山冠城实验学校办学目标设计
时间:2025-07-10 来源:
发展教育理念的整体构建与实践路径
——兼谈眉山冠城实验学校办学目标设计
眉山冠城实验学校 范 刚 张嘉博
一、发展教育的提出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就在教育。基于此,我校提出“顺天致性,自由,全面和幸福地生长”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和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提出了“发展教育”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我校教育实践的重要改革指引,通过“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逐步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发展教育的基本含义
发展教育是指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激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创造性个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依据人的个性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需要,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如何发挥教育的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发展教育的基本思想
发展教育的基本思想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可持续性的、创造性的、富于个性的发展。它坚持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注重学生在各个身心发展阶段能力和人格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成为一种科学的或人文的研究活动。
四、发展教育的基本框架
(一)发展教育的目标
发展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层次和领域三方面内容。发展对象——坚持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相结合;发展层次——坚持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创新素质发展相结合;发展领域——坚持基础性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
(二)发展教育的属性
从宏观角度讲,首先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教育的政治属性。国家之争就是教育之争,必须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斗争姿态应对风险危机和工作挑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教育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强基赋能。最后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教育的人民属性,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
总体来讲,发展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
教书育人——课堂:课堂是实施发展教育的主要阵地。发展教育实施途径的第一要务便是要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开放性、互动性、兴趣性的特点,善于恰当地利用这些特点来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活动育人——德育:德育是实施发展教育的主要渠道。新时代的中小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小学校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并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为方向,组织开展德育工作。
管理育人——评价:评价是实施发展教育的主要任务。衡量发展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效度,需要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评价管理体系为依托。构建高质量的评价管理机制需要确保全面性和发展性,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必须确保公平性和科学性,而高质量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还需要具备动态性和多元性。
服务育人——保障:保障是实施发展教育的主要机制。构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发展教育体系的有效实施。
实践育人——行动:行动是实施发展教育的主要方向。基础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点。发展教育要用明确的行动规划来全面证明这一教育理念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家的专业和情怀“润物细无声”,全面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心素质。
特色育人——个性:个性化是实施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发展是落实发展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发展教育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发展教育的原则
发展教育应遵循政治性原则,这是发展教育首要和根本性的原则,?它要求教育政策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即政治大局。?这一原则体现了发展教育在维护国家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发展教育应遵循基础性与选择性原则,既要注重打牢共同学业基础,又注重强化差异化培养,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教育资源。
发展教育应遵循学科性与综合性原则,既注重打牢学科专业基础,又注重跨学科综合化融合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发展教育应遵循知识性与实践性原则,既注重夯实学生基本知识,又注重知识的转化与应用,强化学科实践与知行合一。
发展教育应遵循逻辑性与系统性原则,既注重知识发展的逻辑,又注重知识客体构建的系统性,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系统性。
发展教育应遵循公共性与民主性原则,既注重塑造学生基于主流价值观的共同认知与价值体系,最终走向全体社会成员在多元化社会生活基础上的共有、共享与共生,又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思想,努力消解等级与权威,代之以平等的主体,消解压迫与隔阂,代之以信任与爱的生活。
(五)发展教育的环境
坚持人文环境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相结合。人文环境发展,就是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学校民主和谐、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关系氛围,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适应的“气候”和“土壤”。自然环境建设,就是要建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现代化校园。着力于在校园的时代感,现代化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自由和民主的集体气氛和“洁、绿、亮、美”的校园环境。
五、以发展教育为引领的办学目标
——创办高品位、开放式、全球化的生态学校
(一)高品位:在传承“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巴蜀教育精神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核心要素,遵循发展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规律,以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既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又能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并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实施科学化、专业化、民主化管理的学校。
(二)开放式:开放式办学能让学校充满生机活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对民办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但教育资源的供给总量和结构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的教育与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满足百姓教育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敞开胸怀,让学校教育更紧密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三)全球化:从国际化走向全球化,是当下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建设的普遍诉求,也是未来学校文化发展的核心取向。基础教育需要跟得上革新的步伐,树立中国教育的全球标准,重新定义全球化教育理念,进而实现尊重生命和人性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的目标,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
六、以发展教育为引领的育人目标
——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全球素养的未来英才
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全球素养的未来英才,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元与开放,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融合,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随之加强,尤其是西方文化随着经济的扩张而增强对其他民族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者应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一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国家意识的教育,厚植学生的中国灵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审视世界多元文明,以开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了解多元文化,并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二)21世纪的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那么就将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基础教育应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以博大的胸怀,大胆地学习和借鉴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先进理念,让学生具有能在世界范围内良好生存和发展的全球素养,这样他们才能在观念、语言、文化、知识、能力、视野等方面能与全球化、国际化接轨。
(范刚系眉山冠城实验学校校长,张嘉博系眉山冠城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