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见喜: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4-08-09      来源:

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


眉山冠城实验学校  赖见喜


一、德育理念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新冠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认识到从学生时期展开相关德育教学的必要性。因此,作为德育教师,我们需要从教育视角去观察疫情,发现疫情期间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将其转化为德育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

二、后疫情时代德育现状

经过近两年的疫情防控,我们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德育教学的价值与重要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德育教学,从客观视角上,把疫情期间的事件、案例等相关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到了德育教学的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挖掘疫情防控的德育要素,坚持创新理念,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地进行德育教学,有系统地将学生疫情生活期间的重要资源加以整合,成为塑造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学资料,才能影响学生思维,改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后疫情时代德育的开展

(一)后疫情时代德育的内容创新

1.“最美课程”教育内容的创新

“最美课程”是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栏目,主要是开展对我国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的学习实践活动。疫情期间,我们共同见证了全民抗疫的奇迹,德育教师可以将抗疫期间的很多感人事例转变为新的教学内容。如始终站在前线的医护们,疫情期间的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平台收集相关的事例,将其整合为德育教学素材,作为我校“最美课程”内容的补充。

2.“冠七朗读者”活动内容的创新

“冠七朗读者”活动开始于2017年,至今已经举办了37期,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个人素养,促进了家校联系,让更多的家长走进了学校教育的活动之中,也向社会传递了我校的办学方向与办学成绩,是我校对外宣传与展示的窗口。我们可以将疫情防控政策、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家国情怀等内容融入“冠七朗读者”,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尊重生命、爱护自我与他人的意识与概念。

3.“家长课堂活动内容的创新

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做到家校互通互动,我们开设了“家长课堂”活动。活动主要是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在抗疫期间,许多家长深入到抗疫第一线无私奉献,所以,我们可以聘请有特长、亲临抗疫第一线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抗疫经历,开展家庭教育培训。

(二)疫情德育阵地的创新

1.学科课堂德育阵地的创新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能否满足其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新高考的选拔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作用下,学科课堂可以凝聚学科德育合力,落实铸强立德树人的机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把德育融于学科课堂之中。

2.班会课堂德育阵地的创新

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疫情期间,很多学生也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成为抗击疫情的志愿者。可以让学生班会课的主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事情,来感染其他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同学们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增强自信,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3.生涯规划课堂德育阵地的创新

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一是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是让学生能够将青春期的困惑与学业上的竞争等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令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身心健康的成长;三是让学生进行社会体验,感知真实的社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及职业优缺点,树立正确的目标与梦想,找到具有自主动力的前进方向。可设置“我的大学”“我的未来”等活动。

4.班级教育课堂德育阵地的创新

班级教育课堂是我校为班级德育建设特别安排的课堂,俗称“小班会”。从运行的效果来看,“小班会”为班主任的班级建设提供了固定的阵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班主任为班级教育课堂的主体。可设置“冠七论坛”栏目,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建设与时事讨论中来,了解社会现状与国际时事中来,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三)疫情德育实践活动的创新

后疫情时代,德育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打造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情境。具体来讲,德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如疫情防控期间的感人事件,设定疫情防控相关的主题,创设德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分享,以此加强学生对于品德、素质等要素的理解,逐渐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长。后期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将增添“校长有约”活动、“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悦耕园”种植活动、学校食堂“帮厨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美的力量,充分发挥德育育人的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德育评价的创新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现行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因此,疫情防控相关主题的德育教学,教师需要从评价方面进行创新,构建新的机制与体系。

例如,我校独特的“五环教学法”从学业水平,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身心健康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科学的、完整的评价体系“班级优化管理大师”应运而生,以此作为新的德育教学评价标准,能够更加全面地反馈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情况。

与此同时,随着“最美班级”评价、“文明寝室”评选、“红旗寝室”评选等活动的开展,能够作为学生阶段性德育成果的表现。此外,教体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段升学的“两依据一参考”的主要依据,能进一步充分调动学生、班课教师、班主任、家长进行四级联动对学生德育学习进行管理。

总而言之,疫情的出现,引发了我们对当前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的深刻思考,为了优化德育教学,我们需要从疫情带来的转变着手,从疫情防控的素材挖掘出发,将其整合为德育教学的资源,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德育教学设计,并搭配创新型、全面性的德育教学评价,助力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助力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


(作者系眉山冠城实验学校教师,该文在眉山冠城实验学校第八届教育研讨会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