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萍:基于“五环践学”教学变革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08-12      来源:

基于“五环践学”教学变革的实践探索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许丽萍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而这主要取决于课程、德育、课堂。这是影响学生的三大核心要素,三者共同决定着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性质和质量。课程决定人的素质结构和知识结构,德育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课堂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我们究竟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在于我们的教学条件如何优越,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构建了适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决定我们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所以创造好的教育需要一场深刻的转型,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要??推进“双新”实施,建设学科高地,建设高品高质学校,所以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

一、构建“五环践学课堂模式”,推动课堂结构整体变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学校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必须要向课堂四十几分钟要质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便培养出什么人格特质的学生。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每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结合的结晶。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对学生课堂“动”起来、学习实践起来的呼唤和追求的同时,它本身也需要在学生真正的实践学习过程中才能得以变成可能,得以有所保障,得以成为事实。

我们选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流程,以构建“五环践学课堂模式”作为突破口,就是意在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创立学生自主学习、践行学习的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惯习和学生的学习惯习,通过一堂堂改造后的“常态课”体现出改革的主张、追求与成效,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师生的生存质量,审视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动了老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问题的探究和讨论中有新的体验和收获。在双减时代,开辟出“学得开心,教得舒心,考得放心,活得倾心”的“四心”教学生活新境界。

二、以五环践学结构为视点,通过改变课堂实践来实现学校的变革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五环践学”是一个有益的结构改革视点,它强调了通过自学质疑、讨论领悟、展示分享、检测巩固、评价提升等环节以提升课堂的效果。“五环践学”的本质,在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学生对学习的实践自然成为课堂主线。如何让“践学”行为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和低效,教师的作为在于发挥组织、引领、合作职能。根据学科特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或导入明标,或鼓动造势,或适时点拨,在总体上实现“教”的行为与“践学”的行为相呼应相匹配。

“自学质疑”环节:教师要“目标指向,任务发动,问题宣示,学法指引,自学巡视”。学生需“明确目标,领受任务,瞄准问题,依法自学(读思圈点勾画批注记),思考琢磨,生疑献疑”。

“讨论领悟”环节:教师要“精选疑难,抛出论题,调控论程,个别点拨”。学生需要“表述想法,交流沟通,参与辩论,形成结论(共识),笔记要点,准备展示”。

“展示分享”环节:教师要“拟定示法,调拨顺序,鼓动补充,评判优劣,修正完善”。学生应“说写思路,介绍方法,陈述过程,公示结论,聆听注视,热情回应,异议补充,笔记要点,理解内化”。

“检测巩固”环节:教师要“优选检法,出示题目,精化练习,优化作业”。学生要“参与检测,静思速答,及时完成,组内交流”。

“评价提升”环节:教师要“评判优劣,指明得失,比较概括,补充升华”。学生应“查对正误,纠错补漏,总结归纳,互促互帮,清算疑问”。

教学在推进的不同阶段,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行为也在不断变化。或教师的行为发生在先学生的行为发生在后,或学生的行为发生在先教师的行为发生在后,或师生的行为同时发生,教与学行为的匹配,始终处于动态生成、动态协调、动态和谐。

“五环践学”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养。其结构改革包括以下要素:

自学质疑: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求知识和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讨论领悟: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展示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成长经验,增加自信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检测巩固:确保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反复检测和复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评价提升:强调课堂评价不仅仅是分数,还包括对学生的成长和提升的关注。反馈和评价应该帮助学生改进。

(如在学校开展的“五环践学”课堂中,我们以自学质疑环节为例)

将问题置于真实情境,引申出探究问题: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信息或校内外发生的与学科相关的话题,从生活中找到合适的素材以承载每节的知识;将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在开放的动态的学习环境中促进知识的建构。

以学习目标为起点,推进基础性问题:基础性指问题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意义地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完成的。依据核心问题,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基础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夯实学生的学科知识。

抓住学生知识生长点,衍生开放性问题:要在问题设计时设计一些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问题要指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与拓展空间,在学生能力的生长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勇于质疑、分享观点,形成相对开放的“过程”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借力启发式问题,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针对每一板块和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做题上的易错点,有序设计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意适时降低问题的梯度,使之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相适应,让学生对比记忆,更好地抓住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外延。

三、“五环践学”的课堂推广与实施,推动学校高品高质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师生过上一种全新的课堂生活

我们选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流程,以构建“五环践学课堂模式”作为突破口,就是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创立学生自主学习、践行学习的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惯习和学生的学习惯习,开辟出教学生活新境界。

(二)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型,形成高品质的生态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需要解决“立学”的问题,“教”应该为“立学”服务。 “五环践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接新课程更好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改革创新与完善提高。“质疑”是这一新教学模式的关键,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之中;“互动”是互动开展的基础,是融合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建立在情境基础上的“沟通”与“对话”,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民主对话的过程,思维对接碰撞的过程,价值观与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创新思维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三)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呈现出自主学习的活力生长样态

真正的课堂是思辨的课堂,真正的课堂是互动生态的课堂,真正的课堂是要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和智慧的课堂,真正的课堂是力求在教学环节中体现“践行学习”的特征和意义,回归课堂本然生活,由此改善师生生存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课堂。

“五环践学”教学模式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课堂要从记忆课堂转变为探究课堂。改变课堂要从独白式转变为对话式。改变课堂要从单一的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四)打造两个学习共同体,吹响了师生成长的进军号

“五环践学”教学模式的推进,建构“学习共同体”打造两个学习型组织,一是教师的备课组共同体,二是学生的小组学习共同体。师生在课堂的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与技巧。当遇到困难和疑问时,勇敢地提出来,备课组老师们共同商讨,互相出谋划策,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克服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让学校教育教学稳步朝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实”的方向发展。

学习型小组建设承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习型小组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建立学习型小组的出发点,就在于人人有机会,人人乐参与,人人能履职,人人能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地彰显,从而实现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形成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培养知识或技术应用中的创新意识。合理建设班级学习型小组,充分体现个体与组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性、合作性和强大的学习力,增强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能够发动学生、调动学生,学生自己认可、有归属感的组织。

(五)“五环践学”重在学习方法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学能素养

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我校教师在研究中,不停留在教授知识上,而是在传授知识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的内容,同时要掌握知识形成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把所学技能应用于“先学”中,形成良性循环,在收获学习方法的快乐中,养成一种持久的自学习惯。

(六)实施“五环践学”课堂模式,加快了“教学相长”的进程

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是我们实施“五环践学”的必要保障。一方面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师“先入模,再出模”,不是囿于模式凝固不化,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视学科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于不顾,而是要善于借用模式、优化模式,最终走出模式,模式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构建新课堂必然呼唤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行动的新教师,这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耐心和责任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只有抓住了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和牛鼻子,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所以改变课堂,就改变了学校,改变了孩子的未来。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