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冠城学子筑梦“清北”科创之旅
时间:2024-08-05 来源:眉山冠城实验学校
7月19日到23日,由致公党中央社服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组织的全省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暑期科技训练营。
眉山冠城实验学校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参加此次活动,信息科技教师余游,带领五年级八班学生曾海成赴北京参加科创研学活动,开启了一段科技启迪的探索之旅。
筑梦"清北"科创研学之旅
——曾海成
2024年7月19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清北高校科创研修之旅。怀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研学旅程,9小时的高铁虽漫长,但窗外的青山绿水,科创研学的激动心情,使时间过得特别的快,转眼我们便来到了美丽的北京。与全省100余名优秀的同学互相学习共同开启研学之旅。
20日清晨,我们来到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训练中心副教授洪亮老师为我们讲授何为创新,如何创新。洪老师说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或重新创造,创新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仔细观察猪把鼻孔塞进土里防毒的现象就可以发明防毒面具。洪老师希望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大胆的进行科技创造。
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我们深度参访3D打印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精密测量实验室、焊接实验室钳工实验室、SMT实验室铸造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沉浸式大屏体验。
下午韩煜学姐给我们讲述了清华大学悠久的校史。学姐幽默风趣的语言,慷慨激昂的诠释了学校的发展。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清华大学在抗战时期,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但在学术上清华始终坚持科学研究,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建国之后,清华成为人民的大学,成为综合大学,并与苏联开展学术交流,进行教学改革,为向高级科学进军奠定基础。
百年清华人才辈出,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过的校友中涌现出许多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在院士和人文名家廊中穿梭,我们寻找到了钱学森、曹禺、季羡林、邓稼先、梁思成等熟悉的身影。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清华学子不断走向世界,再学成归来,推动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
韩煜学姐,看着我们对清华都有着神圣的向往,便和我们交流了学习经验,期待我们将来有更多的同学能考上清华大学。学姐为我们总结了四点学习经验:
规划非常重要
我们在既定的大目标下,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小目标,将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细化到每一周、每一天、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上,这样才能逐个击破,高效学习。
拒绝题海战术
课上一分钟胜过课下一小时,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获取知识主要场所。平常上课一定要认真专注,紧跟老师思路,课后要及时归纳总结,认真做题,杜绝题海战术,要讲究做一道题就让它发挥作用,把每一道题都做深做透。
目标定高一点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是中国最高的学府,是众多优秀学子梦寐以求的高校。韩学姐说她小时候暗暗立志要去清华、北大,但后来发现它的难度很大,其实也曾有过动摇,但最终鼓励自己: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志向远大一点,说不定就能碰到,即使碰不到也不会差。
培养学习素养
1.阅读素养——语感。
阅读素养作为长期培养的技能,该如何培养呢?第一、阅读素养要从阅读来入手,需要增加我们的阅读量和阅读的涉及面,这会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对文字的理解也会有所加深,因此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质量。第二、将阅读后书籍分享出来,才会提升阅读体验。如果我们积极的分享给身边的人,会进一步提升我们对书籍的理解。
2.思考素养——完整的思考逻辑。
这个逻辑素养对于任何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思考素养实际上也是我们知识树思维和框架思维,繁琐的知识很容易就可以在心中建立起知识树和类别。
3.时间素养——学会安排时间。
对于学习生活要有良好的规划和践行计划,这就是时间素养的核心。整个时间观念强化后,习惯也渐渐养成,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个素养并不是手动将自己的一日计划安排好就行了,而是培养自己的时间意识和计划意识,让心中有一个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观念。
北京大学坐落在燕园,在清明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时,沐浴着百年高等学府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我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圣的世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给人以心灵的享受。
未名湖之美让我回味无穷,清幽雅致的图书馆富有书香气息,而湖边的博雅塔独居匠心。我想北大不仅仅只是充满书香的宝库,更是景色秀丽的圣地。它也不仅仅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更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
第四天我们来到中科院,听曹霞老师讲“从0-1的发现”,让我知道了一个伟大的发现是靠像孩子一样的想象力,再是勇于去探索,去实践,最后才是去发表言论。
随后我们亲自体验了树叶发电,花瓣发电等各种技术。这些让我惊奇,让我惊叹,让我惊讶。
我想这任何一项技术都是经过数次的实验,最终才创造出来的。这一项项实验看似都不可能完成,可偏偏有人去想了,去做了,最终打破了这不可能完成了实验。这也让我明白了,嘴上说不如自己去行动,只要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没有读万卷书,那便行万里路”。这次研修之旅,开拓了我的见识,在这里我见证了清华追求卓越,崇高真理的精神;感受了北大自由、包容、进取与创新;了解了中科院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技术;在这里我知道了创新要勇于去想象,要勇于去探索,要勇于去反对,要勇于去实践;在这里,我知道了,学习要讲究方法,时间要合理安排,做事要仔细认真。
这次旅行,一颗“名校”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