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浅谈中学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时间:2019-06-21 来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浅谈中学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杨 扬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起着维系校园生活,维护校园和谐的重要作用,其本身更是国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广义上属于艺术教育,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发挥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从二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 中学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继而提出了中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育 校园文化 中学美术
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组织之一,是我国学龄国民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除了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外,还要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学校不仅要具备上课的条件,还应该有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来讲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学生前进。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还必须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学生眼里,世界往往是缤纷多彩的,在校园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美术的魅力,不仅是体现美术教师智慧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美术教育工作成效提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中学校园中,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地将美术教育活动作为“艺术大餐”呈现在学生面前,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在中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知识,注重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有助于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布置理想家具》这一课,我在讲授这一课时,就分1课时讲解了如何《如何布置我们的教室》,让学生用美的形式去布置我们的教室。同时,在初一美术教学中,我在初一上期教学计划中加入了《黑板报的设计》,让同学们在学习中知道,如何通过色彩、版面、文字使我的黑白版办得漂亮。通过类似的美术课程,让同学们在学习美术同时,让同学们运用美术的知识去装饰我们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改善离不开美术教育的支持
只有着力营造优美而又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致力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使其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劳动。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引导者,使其动手设计校园环境标志,或者给草坪设计出提示性的标语,并动手制作和安装,从而为校园增添缤纷的色彩,使整个校园变成美丽的画卷。
例如:我校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节及运动会,在活动前学校学生发展部就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文化节及运动会的会标、会旗、吉祥物。通过征集海选出部分优秀作品,然后发到我校微信公众号上,由大家(关注了我校微信公众号的学生及家长,同时向社会宣传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参与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此活动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教育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美术才华的展示必须依赖校园文化这一平台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因而在美术活动开展的同时还应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利用校园文化这一平台,使学生更好地展示其美术才能。例如学生的各种美术作品,可以用来对学校的环境进行美化,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创造的激情。
例如:2016年我校在成都释放学院举行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生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各年级美术教师根据学段性质、年级特色辅导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如小学的陶艺、手工制作,初中的版画、仿铜浮雕,高中的剪纸、摄影),展览结束后我们把这些作品分别布置到学生教学楼、生活区、图书馆等。
美术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研究美、观察美、创造美和应用美,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而学生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鉴赏美和感受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
二、中学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
美术教育在中学时期往往被轻视,尤其是在之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显得更为突出。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只重注美术知识的传授,它的内在功能几乎忽略了。其实美术教育可以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地发育并走向成熟,其人格的可塑性十分强,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个时候做好中学生的人格培养工作是最恰当的时机。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找出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上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要积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去创作有价值的作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美术技巧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创作表达方式。对于学生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给予肯定或积极的评价。美术作品一方面能看出学生的学习程度,另一方面还能体现出学生的人格特性。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
例如:在我的初二版画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版画技法时,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把不同材质的纸、线、皮革、树叶、草根等运用到我们的粘贴版画学习中,在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想法不一样,他们运用的材质就不一样。这个课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二)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现在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于我国而言,提高全民素质是一项长久的工作。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受到我校的高度重视。我们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欣赏课中,学生通过中西绘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文化的背景和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作品有了对比了解,还能深化学生对作品的内涵理解,感受不同国度的艺术美,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追求和热爱。
美术教学还能服务于其他学科。通过图像进行表达要比直接用文字表达更直观、清晰。美术知识扎实的学生学起几何、物理等学科会容易些。可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得出: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我们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以前几个方面来讲:第一,美术教师应该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让学生个体通过美术教育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去实现自己创造美的目标。第二,通过美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触动性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达到创新的目标。第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新。人类的进步创造离不开创新精神。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想法,为学生提供创新认识的平台,达到提高艺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美术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每所学校都必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的发展,真正达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硬件方面的校园建筑设、校园景观、校园绿化等,也包括软件方面的校风、学风、校园氛围等。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现实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确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的美术才华得到施展。美术作品主要安排在学校橱窗、艺术长廊、过道、教室、办公室等场所进行展示。学校也同时展示了壁画,文明礼貌宣传画,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文性的警示语,名人画像等校园人文景观。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造能力,让学生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有助于活跃校园气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朝气篷勃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对中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中学学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中学学校美术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应如何确保二者之间得到有机的结合呢?我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中学美术教育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
中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定的基本美术知识,而中学美术教育,更加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因此,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并结合中学美术教学特点,着力加强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致力于教学空间的拓展,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人生机。所以,美术教育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又有利于熏陶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利用美术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美术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利用好各自的优势,才会互惠互助。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抽象的立体化的概念,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样,美术教育无不促进着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任意角落,都有美学,美学是无声的教科书。简单到随处可见的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复杂到校园气息、精神面貌,都蕴含了美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熏陶,真正发挥其审美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美术老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利用美术教学,尽可能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尽量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价值去辅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有所收获。比如班徽设计,很简单的一个活动,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细胞。不仅学习了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基本技巧,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无形中就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而班级文化建设。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形式。再如各种艺术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美化校园、建设校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和情商,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
(三)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
由于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所以在通过美术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学会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契机,致力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找寻所在美术专业的特色,在美术教学中结合学校和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切实促进美术教育的开展。尤其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和瓷砖的校园中,更应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学的实际,致力于特色课程的开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改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经常举办个人艺术展和优秀作品展,让学生耳濡目染,从而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提升。美术教育一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要求;另一方面又通过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二者理解为互生、互荣、互依的互动性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妍静.浅谈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5).
[2]肖渭淳. 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17(1).
[3]王宏莉. 美术欣赏课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张婷. 新中国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2.
[5]刘雅倩.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李红梅. 谈中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J]. 科教文汇(中刊),2015,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