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莲: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从哪里来?
时间:2021-08-31 来源: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从哪里来?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徐雪莲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小组学习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尴尬
开学第一周,我对班上进行了分组,一般是前排同学和后排同学组成一个四人小组,这样有利于合作学习时实现生生互动。分组后,选出小组长,让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出组名。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一会儿就讨论出了七彩小组、乘风破浪小组等组名。
在上新课《运白菜》进行分组讨论时,我发现有的组员没有讨论,各干各的;有的小组只是听小组长说,其他成员沉默无语。讨论完后,小组全体成员到讲台上进行汇报,只有小组长发言,其他成员在旁边呆呆地站着,有时还交头接耳。这不就成了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吗?这样的小组合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的。
为了提高孩子们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我从小组认真讨论和汇报发言这两方面进行加分减分。于是,我制作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表格,由课代表进行加分减分,可是效果甚微。
课后我想,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上课孩子们听课的状态不是很好,说话的人多,积极发言的人少,而发言的同学声音都很小,不大胆,表达也不够完整。做课堂作业时,部分同学先玩再做,练习册收上来三分之一没有做完,做了的也是书写潦草。这样的情况,要进行小组学习,几乎是“空中楼阁”。
二、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名有实
针对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遭遇的尴尬,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坐姿到站姿,以及作业的书写,我都严格要求。对表现好的及时表扬,而常规不好的就在全班抓典型处理。如:坐姿或站姿不端正的,课间就派班干部监督其坐在或站在自己座位上保持正确的姿势。
对于课堂上大部分同学爱说话的问题,我也调整了策略。上课说话被老师点名由指定的同学登记,当堂说话次数多的,就站着听,回答三次问题方可坐下。到了周五再选出说话次数最多的三名同学,并进行全班公布,周末作业比其他同学多一些。周五家长来接时,亲自和家长交代周末作业。经过两周的整顿,班上的学生怕多做周末作业,上课说话的现象明显好转。
有些孩子就算被记了也觉得无所谓,这让我感觉到三年级的孩子不像一二年级那样言听计从,如果是一味的进行批评,基本上没什么效果,怎么办呢?走近孩子,了解他在乎什么。例如,小恺经常和周围的同学讲话,课堂作业也不做,心情好就做点,写的作业就像鬼画桃符,让他站到教室后面去,他不以为然,反倒和最后一排的同学聊起天来。我们学校是寄宿制的学校,家长每周五才来接孩子,晚自习不做作业,一周落下来的作业就会很多。家长因忙于生意,也无暇顾及。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有一次,我让他晚自习后留下来打扫卫生,他见我就说:“老师,我最喜欢吃薯片”。我想,说不定用薯片进行奖励,可能有效果。当晚,我就去超市买了一包薯片。第二天,课堂作业是竖式计算,我提出:全对的可以吃薯片。小恺很快就做完了,但书写还是有些潦草。我对他说:“小恺,虽然你没有全对,但你的课堂作业按时完成,有进步,老师奖你一包薯片。”我拿给他时,他的眼睛都在发光。我见机行事,“下次书写好了,老师再奖励你,好吗?”“好的!”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之后,我又利用课间找他聊天,“其实你很聪明,这周你有进步,老师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从那以后,孩子课堂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书写也明显好多了。
2、 评选发言小达人,培养孩子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合作学习中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有时还需要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首先要培养学生能够大胆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有勇气说,就要在课堂中创设师生之间平等意义上的氛围。
开学以来,孩子们上课发言不是很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声音比较小,站姿也不端正。于是,我提出发言的要求:礼貌举手,站姿端正,声音宏亮,同学回答问题有补充时,不能插嘴,举手示意。除了提出要求,对于积极发言的同学要进行及时的表扬,比如发奖励贴。对于学生说错了,也要进行鼓励,比如“今天你能够大胆的发言,就是很大的进步”,“说错了没关系,再想一想”。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表达完整。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找出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把找的数学信息说完整。
到了周五选出本周发言小达人,并进行物质奖励(1枝铅笔、1块橡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了物质奖励,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增,同时回答问题落落大方。经过这样,小组汇报时,比开学初好多了。
3、增强小组凝聚力
分组是小组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不是天生就善于合作、就知道怎样合作的,现在的学生大多自我意识强,社交、合作能力弱。为了让小组有凝聚力,每次做课堂作业时,我会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能把一道题做完,最先做完的五个小组,就加2分。这样不做作业的同学不会感觉作业那么多,为了让本组得分,做完的同学会督促没做完的同学做完。通过这样,对于那些不做作业的同学,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比老师三番两次的督促效果好多了。
另外,小组讨论时教师进行巡视,并参与其中进行指导。讨论完后,我会对积极讨论的小组进行表扬并加分,这样能增加小组合作积极性。同时,对于汇报比较好的小组加4分,(以前是小组加1分,现在改成4分)通过这样,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很多。
4、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和评价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所以要让小组长明确分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合理安排成员角色,并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
通过巡视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长不知道怎么进行分工,在汇报时,组内成员你一言,我一句,汇报的过程比较混乱。于是在布置任务前,让学习小组长站起来,进行任务的布置,并提出要求,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另外,在合作学习时,我到小组中对小组长进行指导:如何进行分工以及成员汇报时的顺序等。
同时,重视小组长的评价,以激励和鼓励为主。在评选组长的时候,一定要激发出学生想当组长的欲望。组长不是终身制的,是动态变化的。每周、每月都要评选优秀小组长。可以把他的照片张贴在班级光荣榜上。
唐峰博是小组长,最近爱和同桌说话,课堂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而这个组的组员有的不听课、有的不做作业。每次做课堂作业,这个小组都是最慢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都是各干各的。这个小组的建设纯属“虚构”。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唐峰博交流,“在老师眼里,你是个很优秀的孩子,最近怎么老是爱讲话呢?你能告诉老师吗?”孩子低下头保持沉默,“开学都快一个月了,你还没进入态哟,响鼓不用重锤敲,老师相信你一定很快可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当好小组长的”。之后,在课堂上,对于唐峰博表现好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表扬,这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肯定。慢慢的,他会积极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在上课时多给这个小组汇报的机会,并在全班表扬这个小组的进步,给他们小组加分。慢慢的,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有了明显的改善。
5、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倾听,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倾听,学生对教师的倾听,而且包括学生之间的倾听。倾听是一门艺术,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静下来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倾听技能。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认真倾听的孩子提出表扬:某某同学听得最认真;另外,小组汇报前,我会提出要求:小组汇报时,看谁听得认真,听得认真的同学我会给他盖上印章;小组汇报完后,小组长会问:“你们有什么意见或补充吗?”“你们对我们小组有什么评价”。这个时候,对于补充意见、合理评价的同学,教师表扬他们是个会倾听的孩子。
6、 以小组积分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评价
小组学习的效果需要得到及时反馈,这有助于查缺补漏、总结反思。对小组的评价包含三个方面: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小组合作积极的、有进步的、汇报好的小组,在当堂课中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加分;反之,则扣分。每周分数高的小组,可以进行合影,或者奖励一张美食券,或者免周末作业券等。对于分数低的小组,老师要进行帮助和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优势互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作者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