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
时间:2021-08-20 来源:
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刘 萍
近日,在网上听樊登老师分享《正面管教》一书的读书心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孩子改正错误的路是漫长的!”听着听着,我不禁联想到了一年前自己读过的一个故事——《带着蜗牛去散步》。故事是这样讲的: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的太慢。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上帝啊!为什么?要我带一只蜗牛散步!
但天上一片安静。喔!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我听到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我的手指轻轻地颤抖着。原来是蜗牛在带我散步!
“原来是蜗牛在带我散步!”这是故事的结尾,同时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当班主任最深的感悟。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慢着点,悠着点,耐下性子教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孩子一起追随童真童趣,自己也变成天真无邪的“孩子王”岂不乐哉?
忆往昔,初为班主任那会儿,时常被班里的“淘气包”气得涨红了脸。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纯真的一面。起初对学生所犯错误只是简单说教,如再次犯错就训斥,第三次就不再容忍,总是批评指责学生,一副严厉的姿态对待他们——写检查、面壁思过、请家长。难以理解为什么会三番五次犯这样的错误,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其实这正是对教师耐心的考验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经验的积累、学习的深入……当迎来2019级小学一年级这群童真、稚嫩、聪慧的孩子,就更是对“耐心”又一次巨大的考验。尤其是我最亲爱的小孩“佳毅”,他就是摆在我眼前最大的考验。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佳毅”在我刚接到新班时,他的妈妈就主动联络了我,谈到了孩子的很多问题。尽管孩子妈妈提到了孩子的调皮捣蛋、爱出手、无规矩等,在我看来,是我曾经遇到过的情况,不足为奇!但是,当她说,正因为孩子难以管教再加之他们夫妇忙于生意,没时间管孩子,所以送到寄宿制幼儿园托管。现在该上小学了,就直接送来托管!这不禁让我感到不是这个孩子以后将多么难以管教,而是这个孩子多么可怜,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交由老师照顾。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主张幼儿阶段脱离亲人成长的。这让我对“佳毅”很是期待,期待见面,期待能为他做点什么!
开学的日子很快到来,当“佳毅”站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是欣喜的,他是那么阳光的一个男孩子,他比同龄的男孩子高出了一大截,他的眼睛“清澈明亮”,闪着智慧的光芒。
接下来的日子里,“佳毅”的调皮捣蛋暴露无疑。孩子们开始告他的状,我也开始找他谈。一开始,他是抵触的,死活不愿意跟我去办公室谈,索性,我尊重他,让他说,愿意在哪里谈?他也说不上来,就是死活不去办公室!我深吸一口气,耐住性子问他,为何?他的回答让我那一刻作出了一个决定:以后,对所有犯错的孩子都不带他们进办公室沟通!因为,“佳毅”的回答是:办公室是“黑屋子”,进去要挨打。我可以大胆的猜测到,他在幼儿园寄宿制学校里已经经历过了!于是,午饭后,我带他去了我的“寝室”,希望那方“净土”会让他有家的安全感。当我打开寝室门的那一刻,他欣喜地说:“刘老师,这是你在学校里的家吗?”我顺势而答:“是的,刘老师的家离冠城七中很远,所以每天只能在学校里住,这里就是我的家,欢迎你来我家做客。”他更开心了,也更大胆了。开始“参观”我的家,开始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了进入正题,我让他坐到我床边。一番“苦口婆心”之后,我开始与他约定:每周改正一个错误!“近日,刘老师总是会听到小朋友们说佳毅你打了他们,那就从不出手做起,这一周就改正这个错误,好不好?”他并没有一口答应我,而是顺手指了指我桌上的“对打小黄人”玩具说:“刘老师,我听话了,可以把那个玩具送给我吗?”这个小鬼,真是人小鬼大,竟跟我谈条件。再次深呼吸后,我答应了他的条件。这个中午,他在我的床上睡得很香!
一周很快过去了,他打人的频率减了不少,因为他没有兑现与我的约定,所以,我严肃地告诉他“对打小黄人”玩具暂时不能给。他有些不悦,我鼓励他说,下周管住自己的手脚。他有些委屈地说,他们先打我的。于是,我给他支招:“谁先动手打你,你先忍一忍,别还手,赶快来找刘老师。”这一周,他给了我惊喜,因为他遵守了约定,他真的没有出手伤人!又是一个午后,我带他去我的“家”,当我把“对打小黄人”玩具递到他手里时,他跳了起来,开心地一溜烟跑了。他准是迫不及待地想去寝室里炫耀一番!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间,我很是欣慰,尽管,他还有太多的毛病需要我慢慢去“医治”,可我依然坚信“陪孩子慢慢地成长,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晃到了期末,我们一直坚守着不同的约定。每当“佳毅”守约我不禁想:谢谢他,让我体会到慢人生,让我见识到这个世界,和谐有序,自然从容。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