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涔聆:从细微处雕琢——《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反思

时间:2020-07-17      来源:

从细微处雕琢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反思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杨涔聆


一、情境导入,激发好奇心

要想让学生学好生物这一科目,首先要让学生对生物产生足够的兴趣。好奇心越大,主动性越强,课堂越活跃,效率就越高。教学可以依据生物的独有特色,与生活紧密联系,设置课堂的导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课程的导入,可以设置成“炫迈无糖口香糖”的广告视频,这个广告有着酷炫的画面,熟悉的旋律,在广告词“Five无糖口香糖,激活全感觉”响起的那一瞬间,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凝聚于此。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比如:“无糖口香糖真的没有糖吗?”等一系列问题。从平常生活中易忽略的地方入手,完美的抛出自己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为高效课堂奠基。

二、不忘根本,保证学生是主体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作为老师应该知道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方式都不同。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而因材施教,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不是像有的老师只顾及成绩好的同学,拉低课堂的效率。一次性教学中可能存在学生“吃不了”或者“吃不饱”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从教学过程、学生的反应程度进行反思,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不同难度的问题由不同程度的学生作答,让他们在课堂中有存在感。

本节课的导入结束后,第一部分中“糖类”的知识点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整理、归纳。这些知识点包括糖的分类、名称、分布特点、生理作用等。有的知识点已经在课本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有的隐藏于某个信息中,需要自己进行提炼。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应选择程度较低学生代表总结,将自己整理归纳的答案呈现在多媒体上,给予学生肯定评价的同时将所有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对整理的知识点补充、修改,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解决知识点中的疑难点。这样既可以巩固知识,又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设置问题情境强化思维训练

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问题探究,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本节课内容虽然与生活紧密相关,但教材的内容表述太过于文字化,不便学生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不注意,思路跟课本的内容走,就会使课堂变的乏味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置一些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帮助活跃课堂氛围,给出问题,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变得积极起来,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堂在整理完知识点后,可以从一些细节入手提出问题。比如在讲“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时,可以提问“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吗”,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回答,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糖类的功能。可以这样理解,多数的糖是能源物质,但是五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除外,这两种有其他功能。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三种糖类的转换公式,通过课本上的两张示意图分析二糖,多糖的组成特点。课堂反馈出学生对于单糖和二糖、二糖和多糖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比较熟练,而且能够准确的运用水解、脱水缩合等专业术语,但不能明确的指出二糖和多糖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来举例子,如:吃馒头或者米饭时,唾液淀粉酶把淀粉水解之后口中的甜味来自什么糖进行讨论,引出淀粉水解的过程,然后指出二糖和多糖之间是可以直接转换的。

生物有很强的应用性,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所以,生物教学应当与生活相连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举例,引出课本中的知识点,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在理解多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身体细胞吸收时,可以结合输液时输的是葡萄糖,而不是蔗糖和麦芽糖;可以通过驼峰中储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来理解脂肪的功能;结合小时候喝的AD钙奶,来理解A和D对生物学的意义;通过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学习胆固醇。这些生活的实例都可以用生物学的知识来解释,把生活中的例子带入到课堂中,对教学和学生的理解都有益处,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使问题情境有效,要避免形式上的讨论,需要学生真正的参与,培养挖掘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深度。因此选择生活中的不解之处当做课堂的切入点,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老师还应该放下姿态,与学生平等相处,积极的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让课堂真正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惑点,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而不是避之不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拓宽老师的思路,活跃课堂的氛围。

四、因地制宜,不拘于固定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保证所有的课程都适用,要想高效教学,老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生物学科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才能让学生们时刻对生物保持热情,努力做到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本节课学生运用表格整理归纳知识点,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积极思考、探索。知识完善后,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做到生活和生物相结合。比如学完所有的知识点后,老师可以让他们思考汉堡都包含什么糖和脂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这个过程可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点,一举两得。

不管哪种教学模式,衡量的标准都应是学生自身能力是否提高。高效课堂的打造,要加强这一目标,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去学,而不是把课本中的东西强加给他们。

五、总结升华,有效进行复习

  除了课堂中的高效学习外,还要做到定时复习,预防遗忘。在所有知识点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图等构造一个知识框架,不仅要强化加深知识点,还要纵行开辟知识串,做到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例如:讨论等质量的糖类氧化分解的能量低于脂肪的原因时,因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相同,可以从元素的比例来看,这就引申到知识点“能量的释放与氢的氧化过程相关”。所以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要保证旧知识点的复习,万万不可前边学,后边忘。

反思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前应对课堂发生的状况有一个正确的预测,对发生的状况做到灵活应变,在课后应将教学体验集结为一个独特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创新,保证课堂的高质量。


(作者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该文获成都市2019年中学生物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