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力:兴趣是学生美术探究与创作的源泉
时间:2020-06-28 来源:
兴趣是学生美术探究与创作的源泉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褚 力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每位初中美术教师都要具备前沿的教学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大胆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美术鉴别能力与美术绘画水平。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好奇心与表现欲,以此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其更加富有情感地进行创作,充分体会到绘画的美妙。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向日葵地进行欣赏,使学生融入其中,充分体会到向日葵的热情,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梵高充满熊熊火焰的内心世界,体会到画面的激动人心,了解到图画中具有的智慧以及灵气,感受到向日葵具有的热情生命体。在此基础上,更加全面地掌握画作的内涵,了解梵高的内心情感。
二、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音乐图片与视频等方式展示授课内容,从而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帮助其更好地创作美术作品。例如,在学习《中国花鸟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百鸟朝凤》等背景音乐。另外,利用幻灯片与音乐配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秦汉时期一些优秀的画作,为学生讲解有关的绘画典故,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全面地掌握美术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赏析经典美术作品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需要组织学生赏析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并且对作品中具有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针对一篇优秀的美术作品来说,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感受是好看,然而缺乏科学的美术欣赏技巧,无法对作品进行解析。对此,教师就要结合经典作品为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释,使其认识到每个画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趋势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比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列宾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一幅优秀作品时,教师就要为学生剖析当时的社会背景。画作中的纤夫表情都是麻木的,衣衫较为褴褛,步伐比较沉重,饱经风霜,这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残酷剥削进行的批判。又如,米勒的绘画《拾穗者》也是非常著名的一篇作品,其画作中的线条十分柔和温暖,将在农田中农妇辛勤劳作的情境绘画出来,将当时法国艺术具有的写实及真挚的创作倾向展示出来。通过对不同经典作品的合理引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审美技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组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科学的绘画技巧,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作能力。例如,在讲解《描绘我们的校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对操场、花坛与建筑进行观察,了解建筑具有的风格,了解景观的规划设计,并且将个人观察到的景物绘画出来。通过此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鉴别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会生活。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个人意识在发生觉醒,非常渴望个性展示。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位学生的个人经历与文化素养不同,对美的欣赏视角也会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表达和发展空间。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与想象,杜绝故步自封、机械模仿,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从而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美术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绘画技巧,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鉴赏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