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如何走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困境

时间:2020-06-24      来源:

如何走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困境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李


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不言而喻,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学中尤其是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升学生政治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学会分析,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皆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阶段一定要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为到达这一目的,必须明确当前道德与法治课中面临的困境,针对性解决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力与实效问题。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困境

1、高中名校影响学生选择

当前考取我国高校名校的考生多数来自各高中名校,初中阶段有能力的学生都会向全市或全省名高中流动,而这些跨县市招生的名高中自主招生考试都不会考道德与法治,因此学生大多不够重视,课堂实效与活力不够。

2、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从当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太注重理论教学,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或蜻蜓点水式的联系。

3、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部分教师一讲到底,还有一部分教师简单加入机械的课堂活动,成为公式化课堂。

4、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空间有限

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空间不足,阻碍教学实效提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利用教材提供素材,甚至不用,没有正确认识到拓展课外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学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学习实效的提升产生阻碍。

   5、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涉及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贴合社会和国家发展实际,可选取的教学资源丰富。但是部分教师在利用教学资源时,简单口述,效率低下,没有深挖内涵与外延,更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与反思总结,浪费资源,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二、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困境的途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1)

1、形式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教学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导者,从课堂导入、课堂探究、问题分担、课堂展示、课堂拓展等方面,展开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落地。课堂导入以歌曲、诗歌、绕口令等形式展开;探究问题以小组、寝室等形式分担,能集中火力解决问题;课堂展示以个体代表、团队小品等形式提升学生兴趣和参与能力;课堂拓展突出个性展示,鼓励学生才艺、能力的创新,提升课堂魅力与学生综合素质。课堂针对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辅助学生学习质量和能力的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2、独立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

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独立完整的学生课堂活动,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与实效并存。以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为例,以学生同龄人的遭遇为情景,学生以小品剧的形式表演三个场景:一是家庭情景:“父亲不让儿子上学,而是上班挣钱”,展现道德伦理与法律要求对自由的界定;二是学校情景:“学校班主任以义务教育与家长的父子观念的对话沟通”,体现义务教育法对孩子受教育权的保护;三是司法调解情景:“司法调解员与顽固父亲的交锋”,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对自由的保护。通过三个生动形象的小品情景剧,学生在整个活动的绝对支配权和主导权得以贯彻实施,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充分的展示个性,体验反思,使得课堂实效得以升华。

3、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为道德与法治课拓展了教学手段

传统教师以板书和口述来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枯燥乏味,被动接受,而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为道德与法治课拓展教学手段。综合实践活动容纳情景创设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分组教学法等,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极大帮助,同时教师重心在课前设计,课堂引导,而不是课堂照本宣科,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吸引力不断提升,道法课自然而然受学生欢迎,不仅能更好发挥道法课的德育功能,还能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4、包容宽广的综合实践活动为道德与法治课拓宽教学资源

针对当前教学空间有限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宽教育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教学空间。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主导的生态化空间,可摄取的教学资源广泛,能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校、社区、家庭、公共场所、社会热点现象等资源都可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丰富道法课堂干瘪的土壤,更有效的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为道德与法治课实效创造通道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效率不高,缺乏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类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课上仅有教师简单的口述,效率低下,学生课上昏昏欲睡或左顾右盼,课堂不够精彩。而综合实践活动其主旨在于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表演、合作,积极性和参与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为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实效创造通道。

提升初中道法课堂的活力与实效,实际上是一个让学生绝对支配与主导的过程,是一个整合资源与手段方法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还能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更好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作者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