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琴:聚焦单元整体的跨学科作业设计——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
时间:2025-07-09 来源:
聚焦单元整体的跨学科作业设计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叶晓琴
在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设计不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聚焦跨学科,探究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和综合性的作业设计,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融合。本文将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探讨单元整体视域下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立足单元整体,导航跨学科作业设计
(一)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作业目标
1.环境认知与科学素养提升。学生能够通过跨学科学习,如结合自然科学课程,深入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升科学素养。同时,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科学原理,如垃圾分类的科学依据、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等。
2.环保意识与情感培养。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如语文阅读中的环保故事、美术创作中的环保主题作品等,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3.环保行动与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环保实践活动,如结合信息技术设计环保宣传海报、结合数学统计进行家庭能耗调查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研读教材内容,提炼作业主线
本单元以“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主题,在承接二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保护自然环境”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环境污染、垃圾暴增和气候变暖三大环境问题展开,旨在通过具体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因此,本单元跨学科作业设计的主线可提炼为“认识环境污染—倡导绿色理念—践行绿色生活”。
(三)分析学生情况,把握核心素养
四年级是小学中年级段向高年级段的过渡期,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环境保护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知识框架。因此,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提供多样化的任务和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通过介绍环保法律法规,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以及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此外,还应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道德修养。
二、构建任务群组,统筹跨学科作业内容
在深化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中,构建任务群组并巧妙融合跨学科元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根据《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单元内容,围绕“绿色之旅”的情境任务,统筹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具体思路。
(一)创设情境,融合多学科元素
为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实践绿色理念,我们精心创设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绿色之旅”学习情境。
1.语文润色绿色情感,激发共鸣
在跨学科作业设计中,语文可以作为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乘坐绿色号环保列车,开启绿色之旅。首先来到第一站——绿色环保知识院,学生通过阅读环保主题的相关书籍、大致了解世界各国和各类组织为保护环境出台的法律条约、撰写环保文章等,将个人对绿色生活的理解与感受转化为文字。例如,学生通过撰写《我心中的梦想林》《梦想林——心灵的绿洲》等文章,描绘自己理想中的绿色家园,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更多人对环境保护的共鸣与关注。
2.艺术装点绿色梦想,传递美好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以独特的方式触动人心,传递美好。在跨学科作业设计中,艺术可以成为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者。学生乘坐的绿色号环保列车来到第二站——绿色创意工作坊,我们跨学科整合了科学(了解材料的再利用)、美术(设计手工作品和绘画)、道德与法治(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等学科,激发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比如,学生变身小小的艺术家,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环保手工艺品,从旧报纸编织的篮子到塑料瓶改造的花盆……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绿色生活的光芒。此外,孩子们还分工合作,创作了一幅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大型绘画作品,以及编排了一段段倡导环保的歌舞,用艺术的语言讲述绿色故事,传递绿色正能量。
3.科学引领绿色行动,探索实践
科学是环保主题跨学科作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学生乘坐绿色号环保列车到达第三站——绿色低碳实践园。在这里,通过科学实验、调查研究、参与环保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现状调查”项目作业,学生利用数学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再结合科学知识,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并运用宣传展板呈现调查结果,以及参加垃圾分类闯关活动等。
(二)架构体系,设计梯度式任务
在“绿色之旅”核心任务的指引下,我们分别设计了绿色环保知识院、绿色创意工作坊、绿色低碳实践园三个子任务。为确保每个任务都紧密围绕作业目标,相互之间形成合理的梯度关系,以促进学生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学习。仅以“绿色低碳实践园”这个子任务为例,我们又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任务。
1.基础认知层: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绿色低碳生活的概念、重要性及当前面临的环保挑战。这一层次的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深化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绿色低碳生活的具体实践案例,如节能减排技术、绿色出行方式等,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技能实践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与校园环保项目、设计并实施家庭低碳生活计划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低碳生活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届时,我们联合社区,开展以“绿色低碳我先行,文明表率星力量”为主题的校园环保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师生共创环保校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节约资源是美德、绿色低碳是涵养、保护环境是责任”的崇高理念,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4.创新拓展层: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跨学科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比如,我们开展环保科技小发明比赛、绿色生活方式创意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重视多元评价,助推跨学科作业实施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作业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如学习作品,包括内容品质、呈现形式等,也要关注过程,如完成方案策划、素材收集、创意构思等方面的参与状况。”于是,我们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作业成果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综上所述,本次“环保”单元的跨学科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创意作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跨学科融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单元整体,探索更多创新的跨学科作业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教师,该文2024年获得温江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