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时间:2024-08-09      来源: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廖国平


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能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人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主要从个人成长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乃至国家发展等角度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具体到不同的学科教学可以衍生为具体的核心素养内涵。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具体体现为强调人地协调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因此,本文将以这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核心,进行具体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初中地理中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知识内容。面对具有复杂交错的地理知识,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仍然采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为主导,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无法得到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固定解题的重复,没能对学习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拓展进行有效指导,导致许多学生只会做重复的原题,遇见类似相同的题型时不知如何下笔;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地理知识,却在应用地理知识上有所欠缺,无法使知识学以致用;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尤其是自然地理方面具有较强的探索奥秘,在知识进行有效利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引和指导,会大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正是当前核心素养内涵中涵盖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进行思考与发言,这样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表现,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问题,以便进行更好的指导。如在进行“多民族的家庭”课程讲解前,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什么是民族?我国有多少民族?你了解的民族都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翻转课堂的构建,对于理解难度较低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及微课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让学生以小组代表的形式进行课堂的角色互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既能够在课前进行知识预习,又在讲解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其中担当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科,体味地理不同的魅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广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地理学科,能够体味地理不同的魅力。把课堂教学任务和生活化的问题相结合,可以走近学生的生活,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熟悉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带有感性的情境有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提升。如在讲解“气温与气温的分布”课程时,教师应当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降水的形式、多少、温度、景观变化、穿衣习惯、饮食习惯),对气温的特征进行生活化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和识别气候之间的体征。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和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让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如在讲过“月亮与地球的位置变化”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每晚对月亮的形态进行记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个月的周期月亮轨迹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再根据月亮的形态判别农历的日期等,教师甚至可以组织一个“记录与识别月亮”活动,提升学生进行实践的积极性。再例如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整体性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一起去观察当地代表性的植被,并可以找些典型的植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通过对身边熟悉的植物的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加深他们对本节课的印象,促进他们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再者,教师在课堂的搭建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地理图像,如地形图、水文图、植被类型图等,这些图和教材知识有很高的贴合度,教师在课堂创设中对这些图利用得好,可以有效促进课堂的教学。

(三)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地理思维

很多地理现象或地理形态一定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且地理也是一个立体化的概念,自然与人文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的地理思维,这样学生在进行地理问题分析的时候才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并且能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内涵。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复杂的内容或结构进行直观清晰地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够捋顺思路,同时将各个地理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和全面的地理思维模式。例如在讲解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时,有一道关于“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的活动分析,教师可以把欧洲西部的气候分布图和欧洲西部的地形地势图放在同一版面,将问题抛出,以小组的形式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师生互动讨论,学生上台展示、辩论观点的策略,最后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再如讲解首都北京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古代要定都北京?当代要设立北京为首都?为什么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为什么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贯彻核心素养内涵;通过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等多种途径不断探究,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尤其是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型的人才。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教师,该文2023年10月在四川省地理教育学术年会论文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