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力: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效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4-08-09 来源:
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效度的有效策略
眉山冠城实验学校 褚 力
一、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美术作品是人们情感表达的媒介,学生在学习和鉴赏美术作品时会受到其中传递的情感所引导。良好的美术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增强他们的情感体会和自我表达能力。此外,美术作品中蕴含着创新的元素,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做好有效的引导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刺激学生各项能力的生成,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做好美术鉴赏教学工作符合当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鉴赏教学不够重视
针对美术教学,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不够重视,要求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在其他学科中,因此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即使是学生投入到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过于重视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教学,而导致学生的美感能力没有受到良好培养。此外,有些学生自身对美术鉴赏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在美术学科中不具备对美感的欣赏能力,严重影响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缺失良好的鉴赏环境
鉴赏环境缺失是美术鉴赏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并不重视构建鉴赏环境,从而导致鉴赏效果下降,学生无法透过艺术作品深入理解其背后含义。
(三)教学结构单一
在传统美术鉴赏课堂上,一些美术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经验,可以顺利地推进美术教学,继而未能创新教学结构,造成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期待。
三、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现在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业负担,他们很容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上,有的甚至会将美术教学活动作为学习主要学科的阵地。基于此,为了让鉴赏教学顺利开展,美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鉴赏热情予以调动。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释放压力。例如,为学生呈现一幅经典作品,让学生化身鉴赏家,对该幅经典作品展开评价。老师可以利用奖励,促使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进行打分,让学生竞选“最佳鉴赏家”的荣誉称号。
(二)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学习是学生进行科目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对美术作品进行更完整地鉴赏。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完成对绘画的构图、造型以及上色方面的要点学习,在实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上述要点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有效鉴赏。利用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鉴赏美术作品最合理的切入点,还能够丰富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的鉴赏方向,进而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充分应用问题导学法
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针对具体内容提出艺术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的回答来梳理汇总美术知识,在个人思考和艺术感悟中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科学全面的美术问题,合理控制问题难度,多通过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做到不受束缚地想象和思考,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保持良好注意力和参与度,激发其艺术潜力潜移默化中完成审美教育。例如在“古代雕塑”知识学习上,在学生对教材对雕塑资料有一个基本认知后,教师可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艺术探究,如“某个雕塑作品,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好在哪里”,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雕塑历史不断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奇思妙想,对美术作品背后传递出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汇总分析,使美术教学内容有效向外拓展,层层深入加深学生艺术观念认知。
(四)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实施教学
美术作品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画作,还包括陶瓷、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在进行鉴赏教学时,学生需要认识并赏析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很多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语文、历史等课程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拓展鉴赏深度。教师应该依据鉴赏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学科知识,选择适宜的作品仔细赏析,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对美术鉴赏过程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抽象事物的认识,并结合个人经验作出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例如,在“人性的崛起——文艺复兴美术”教学中,本节内容以文艺复兴时期为历史背景,学生在初中历史中就学过了文艺复兴相关知识,对其代表人物及美术成就有一定印象。因此,在鉴赏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历史课程实施学科渗透。教师可以先设计问题情境,例如利用课件展示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提问:这件作品的作者是谁?这位画家是哪个时期的杰出人物?此时学生可调动历史知识经验回答问题,而教师则结合他们的描述梳理问题,并能概述文艺复兴的基本情况。
(五)及时调整教学评价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美术鉴赏知识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学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偏激的评价语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评价内容,结合班内学生的不同学情进行相应规划。如针对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语言缓和地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困难,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在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之后,还需要通过语言上的严格督促,确保“尖子生”能够不断进步,突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总之,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感受美术、理解美术,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和素养。
(作者系眉山冠城实验学校教师,该文2023年在《教育学文摘》第7期发表,并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