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斯琦:大单元理念下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
时间:2024-08-09 来源:
大单元理念下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熊斯琦
“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倡导单元统整,提炼单元育人要素,确定单元主题与目标,在具体情境下以实践活动为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大单元理念下,初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成为必然趋势。音乐与舞蹈一脉相承,都是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舞蹈文化,实现音乐与舞蹈的相互结合,对音乐教材做出有益补充,以此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现阶段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为有机整体并探索大单元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大单元理念下初中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现实困境
大单元理念下,初中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教学观念滞后,将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视作音乐与舞蹈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未能从大单元教学视角出发统整单元内容,未能体现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导致融合教学效率偏低,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忽视学生在音乐与舞蹈学习中的体验,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或是缺乏吸引力,或是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较低,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弱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并且会阻碍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发展;三是缺乏成果展示环节。大单元理念下,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若缺乏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则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利于优化改进融合教学方法。
二、大单元理念下初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策略
(一)研读教材,明确主题,确定单元目标
大单元理念下,研读教材是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需要梳理教材内容,找出音乐与舞蹈的契合点,分析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设置意图,以教材中的“人文主题”为主线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将音乐与舞蹈结合为有机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认识音乐与舞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缤纷舞曲》大单元教学中,本单元的教学意图在于帮助学生抓住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感受音乐的情绪与形象,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结合单元内容设定单元主题——舞曲的音乐语言与肢体语言,在主题中体现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在该主题的引领下确定单元目标:①唱一唱: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富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歌曲;②听一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语汇与音乐情感基调,抓住典型节奏;③舞一舞: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二)以生为本,注重体验,开展实践活动
确定单元主题与目标后,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根据初中生的音乐、舞蹈基础水平开展实践活动。初中生音乐与舞蹈基础较为薄弱,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要具有适切性的特点,有效吸引学生的参与。例如:《京腔昆韵》大单元教学中,设定主题“我来演戏曲”。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京剧、昆曲舞台表演视频,请学生细致聆听感受我国戏曲唱腔特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舞台上戏曲演员的身法、身段、台步、肢体动作。视频播放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请学生自选戏曲作品,模仿戏曲演员的唱腔、舞蹈动作,并与小组成员共同排练。此类实践活动综合性较强,并体现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互助中感受、体验音乐与舞蹈碰撞的魅力。
(三)总结提升,关注成长,成果展示评价
大单元理念下,初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需要将成果展示与评价作为核心环节之一。一方面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则在评价中检验教、学成效。例如:《京腔昆韵》大单元教学中,当各个小组排练结束后搭建“戏曲舞台”,请各个小组上台表演。其余小组在观赏的同时与本小组的表演做对比,评价本小组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在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评选出“最佳戏曲小组”,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唱腔韵味、舞台表演效果、舞蹈动作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在音乐与舞蹈学习上的局限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大单元理念下,初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领会大单元理念的内涵,将研读教材作为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起点,设定体现音乐与舞蹈间关系的单元主题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音乐与舞蹈相融合的实践活动,设置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使学生获得连续且深刻的体验,并有效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教师,该文2023年在《科学家信息化教学》第45期发表,并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