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指向深度学习的“五环践学”探索——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为例
时间:2024-08-09 来源:
指向深度学习的“五环践学”探索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为例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张婷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古诗文。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课堂上,存在着教学过程被简单化处理,没有学生参与,学生思考太少,课堂死气沉沉,“满堂灌”现象突出的问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流程,以构建“五环践学课堂模式”作为突破口,能够使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视频,使课堂“活起来”。
一、“五环践学”教学策略简介
(一)背景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团队建设,办学品质的提高,教育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的形成,成都冠城实验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五环践学”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生点”应运而生。
以“五环践学”转变学习方式,成就不同层次学生;以“五环践学”转变教学方式,成就优秀教师团队;以“五环践学”进一步凸显特色教育、差异教育,成就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流学校。
(二)内涵
“五环践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践学”为主线,既是构成课堂结构的内容,又是课堂运行的流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程”。
(三)境界
真正的“践学”,是需要思考“学”的方法与策略;需要利用资源“学”,借用情势“学”,运用智慧“学”;在学中尝试发现、体验感悟、提升完善,追求高层次的“会学”“会创”,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思维,从而在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五环践学”探索——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为例
提升思维离不开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仅更善于保持、整合与迁移所学知识,而且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愉悦的学习体验。“五环践学”中“践学”的部分,课堂的“形”与“神”都应该为思维的提升服务。
(一)自学质疑——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指导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教学特点的第一步,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真谛。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五环践学”中的自学质疑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学质疑的过程中,融入课堂,在自学质疑的影响下,体会学习的随时性和动态性,学生明确目标,领受任务,瞄准问题,依法自学(读思圈点勾画批注记),思考琢磨,生疑献疑,大大提高了语文古诗文学习的效率。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学习,教师可以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本课的注解与翻译,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做圈点勾画,提出字词句方面的译文疑问,同时,课堂结合教师配乐诵读,在音乐和朗读艺术的熏陶感染下整体把握本词,梳理本词思路,提出诸如“过片(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哪两句?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等疑问,基于个人思考和疑难困惑,展开课堂教学,如此提高课堂的问题针对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讨论领悟与展示分享——丰富学生课堂生活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阵地,决定着整堂课的方向与风格,内容与深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五环践学”的讨论领悟和展示分享环节,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回归课堂的本然,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语文。学生通过表述想法,交流沟通,参与辩论,说写思路,介绍方法,陈述过程,公示结论,聆听注视,热情回应,异议补充,笔记要点,理解内化等一系列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文掌控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学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过程中,围绕“豪”(景豪、人豪)与“放”(情放)两方面去鉴赏这首词。教师精选疑难,抛出三个论题:一是体会景“豪”:鉴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赏析意象“石”“涛”,体会用词特点,感受意境。二是分析人“豪”: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词中的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三国时风流人物何其多,为什么只写到周瑜?三是以“豪”悟情:“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三句所抒发的感情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为什么?学生通过站立讨论领悟,表达想法,交流沟通,参与辩论,形成结论(共识),笔记要点。随后在老师的有序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案展示分享:说写思路、介绍方法、陈述过程、公示结论,现场其他同学聆听注视、热情回应、异议补充、笔记要点、理解内化,形成学习成果:一是“乱石穿空”,“乱”写出山崖险怪,“穿”突出山崖高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惊”写出江水汹涌,“拍”突显浪岸搏击力大,“卷”表现波涛力量浩大,“雪”用比喻的写法表现波涛色泽纯白,意境雄奇壮美,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人物作铺垫。二是周瑜形象: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是想以周瑜来反衬自己的处境艰难,表现对英雄的追慕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三是“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情感:可以是功业未就的感慨,也可以是顺其自然的人生和看透世事的清醒。以此总结升华出“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践行讨论领悟和展示分享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度学习,提升思维,热情探讨,充分表达,回归课堂本然,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三)检测巩固与评价提升——学生深思运用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借助“五环践学”的检测巩固和评价提升环节,教师可以优选检法,出示题目,精化练习,优化作业,帮助学生深思知识,运用知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查对正误,纠错补漏,总结归纳,互促互帮,清算疑问,弥补学习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闭环。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检测巩固环节,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背诵本词;在评价提升环节,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学习本词的感悟、启发,学习面对人生中有挫折与困难的态度,结合本词学习目标,完成评价提升: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洒脱旷达才是生命的壮歌。又如在以《劝学》为例的议论文教学中,设置以谈“勤奋”为论点,运用比喻论证或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篇80字左右的短文的检测巩固环节,让学生动笔,活学活用所学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最后,熟读佳作三百篇,不会作来也会作,回顾本文目标,看看你是否完成,以此来完成本文的评价提升,深度学习,运用知识,提升思维。
本文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为例,指向深度学习,立足思维提升,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得教师在应用“五环践学”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素养,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发现古诗文新乐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主动感、参与感,回归课堂本然,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是一次极具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