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纳木措之行

时间:2024-08-09      来源:

纳木措之行


成都蓝港外国语学校  杨 娜


从拉萨出发去纳木措的清晨,拉萨的雨很大。听说西藏的雨,是翻过一座山就是一片天。

当穿过当雄的时候,就看到成群的牦牛,在无边的藏北草原上悠闲地放养。很久才能看到游牧藏民的帐篷,灰土色的帐篷在开满野花的青草地上,帐篷依水而搭,屋顶插着经幡,袅袅炊烟从帐篷上升起,帐篷与草地之间拉起一条绳子随风飘动着五彩的经幡。群山微微青绿,像少女披着绿萝轻纱般自然平缓、尽情舒张在蓝天与大地之间,静静地呼吸天地的灵气。白云像天空献给少女的圣洁哈达,轻轻地搭于香肩,在风中轻盈飞扬、变幻飘散成一缕青烟被蓝天稀释,再无踪影。

车穿梭在群山之中,海拔越高氧气供给越少,车的行驶速度明显减慢。云把天遮蔽得只有淡淡的蓝色透出来,山像是“白了少年头”一般,又仿佛是山顶被云覆盖,因为彼此已经相融。多云的天空有些暗沉,阳光试图强迫穿透厚厚的云层,却被无情阻拦,一片光亮让灰白的天空颜色深浅不一,似一缕月光形如流水般洒落在雪山之上,宁静、洁白,耀眼,甚至有些熠熠生辉。一湾细流从山腰处缓缓流出,漫过白雪,走过绿地,来到山脚与上游的小溪汇聚,像银带般环绕着大山,流淌到更远的地方。

海拔5190米的阿根拉山,是跨过念青唐古拉山脉到纳木措的山间通道,山口立了一块表明海拔的石碑,山口的尼玛石堆(传说石堆是许愿石)上挂满了经幡,像这样的尼玛石堆和经幡在西藏随处可见。这是一个著名的景点,游客们纷纷在石碑旁留念,也有人爬到山坡上,以雪山为背景,欢呼雀跃地留念。山口的风大,是从经幡飞舞抖动的幅度,以及游客凌乱的头发判断,当打开窗户,寒气袭人,我紧紧捂住衣服,一望四周的游客都已穿上羽绒服。在这里,我们似乎忘记了季节,忘记了四川三伏天的炎热,仿佛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爱恋。阿根拉山属于号称生命禁区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这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因为自从达到萨拉就有点高原反应。只能静静地坐在车里,我真切地体验高反的痛苦,感受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一直以来,我都梦想着在西藏放声高歌最喜爱的《青藏高原》,但是梦想在此止步,这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极致考验。

翻过阿根拉山,远远地望见狭长的纳木措像镶嵌在大地间的一面镜子。雪山将纳木措环绕,雪山之上是比雪山更白更亮的云彩,云卷云开的云彩之间露出天空的颜色,纳木措像天空的深蓝泄在大地之上,又像湖面倒映着天空本来的模样,纳木措共水天一色。以雪山为界,雪山之上的白云与蓝天,雪山之旁的纳木措,与广阔的青青草原,草原上诗意地点缀着牛羊、帐篷,这是怎样一幅五彩斑斓、静谧开阔的画面。我的心如车一样飞驰,迫不及待向着那片蓝走去,那片蓝让我不敢触碰,怕蓝色染了指头,却又渴望将自己深地融入美丽的画卷之中。我的心又如此平静,闭上眼睛,天地沉寂,仿佛乘风而去来到天的尽头,在那一刻似乎进入了永恒的静止,思绪在那一刻渗透了缥缈的宁静。又仿佛自己被魔幻般引入另外一个意境,如果说世外桃源是烟雾弥漫桃花满园的精神圣地,那么此时此刻,便是纯净如蓝,静若处子,美如仙境的天堂。有人说,纳木措是一个美得让人哭泣的地方。我说,纳木措是一个美得忘记哭泣的地方。

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海拔4718米,在藏语中是天湖的意思。美丽的纳木措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他是神山念青唐古拉的伴偶。走在洁白的沙滩上,天空已经是乌云密布,有些灰暗与阴沉,只有雪山与天相连的地方有些光亮,朝拜净土上的爱情圣地,宁静的湖水澄清,照走我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当我用手去触摸着雪山流下的湖水,仿佛把我变成了湖边的一粒沙头,一粒沙就是一个阿根拉山,一个纳木措湖。阿根拉山怀抱着纳木措,群山是他坚实的臂膀,那深情眼眸中的涓涓细流滋润着温情的纳木措。潮水轻轻地拂过沙滩,那细微潮水声就像喃喃的情话。海鸥在湖上飞翔盘旋,像忠诚的卫士保护着纳木措,它们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世代繁衍生息不止。

骑牦牛在纳木错留影是很有特色的,湖边整齐排列着藏民牵着的白色牦牛。我们选了一头温顺的牦牛,我上前与牦牛的主人,一位年轻的藏族小伙砍价,4个人一共给40元,他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价格。只要我们骑上牦牛,藏族小伙拉着缰绳就开始唱起藏歌,虽然我们不明白藏语的意思,伴着歌声牦牛慢慢地下到湖水里,我紧紧地抓住绳子,等坐稳后,便张开双臂摆出各种造型,朋友们用相机抓拍每一个镜头。这是人生第一次骑牦牛,留下的也是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在纳木措湖边巨大的石头上面挂满了雪白哈达和七彩经幡,它们迎风招展,最原始的崇拜刹那间让人肃穆,听说藏人相信当经幡随风翻动一次,转经筒转一圈,都是念诵一遍经文。走过身旁的藏族阿妈,手持转筒转湖,那靡靡之声在念诵中飘向天际,仿佛我与那木措相遇是前世的约定。

以前,我固执认为家乡是最美的,当来到纳木措以后,我感受另外一个世界的广阔无垠,温婉如玉、庄严神秘。旅行回来,在《读者》上看到雨果说:“发现世上只有家乡好的人,只是一个未曾长大的雏儿;发现所有地方都像自己家乡一样好的人,已经长大;只有当认识到整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时,一个人才最终走向成熟。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真的已经长大?


(作者系成都蓝港外国语学校教师,该文2023年11月在《四川航天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