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衡: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12      来源:

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何少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3月,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高质量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办学21年来,从成都七中领办,到学校独立发展,“七中”的光环已渐然淡去,冠城实验的教育品牌需要重新铸就。近一年来,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在教育新形势下,始终在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前景和出路。

一、问题提出

在民办教育新政新法背景下,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式、办学方法以及办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计划缩编、公民同招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同区域学校的相互竞争,生源数量和质量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成冠学校办学时间长,面临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领军型名师、课程体系建设和精品校本课程开发不够、教学质量没有明显优势等问题。

但我们也看到成冠学校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优势:一是有冠城集团坚定地支持,持续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大多有一定的办学经验;三是成冠教职工的情怀和对学校发展的信心。

成冠学校要成为民办教育的新势力,需要以超常规手段迎接现实的竞争和挑战,需要把教育质量、办学品质、学校品牌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需要走精品化、特色化、品质化之路,把学校办成社会期待、家长认可、同行赞许的高品质学校。

二、改革方向

(一)制定学校发展目标

成冠学校按照“五年规划”构想,基于历史和现实基础,提出“成都领先,四川一流,全国知名,百年名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依法办学,坚持科学治理,坚持民主治校,坚持五育并举,坚持课程育人,坚持政府领导,坚持社会支撑,坚持内涵发展,坚持特色发展,致力于创建“素质教育的生态学校”“先进文化的领航学校”“现代治理的典范学校”“质量优异的品牌学校”“融合发展的特色学校”,最终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温度、有活力的高品质学校。

(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文化的发展,20多年的文化积淀已凝聚为成冠根脉。新时期的学校改革将坚定传扬“五自立人”生长文化和育人模式;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为国家和教育“立心”,为民族和学生“铸魂”;坚持主流文化价值观:崇尚才能,张扬个性,增强自信,追求成功,塑造“卓然生长”育人样态;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质,打造学校品牌,增强师生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为目标,营建“有温度”的教育环境,通过全体成冠人的努力,实现“立心铸魂,卓然生长,追寻有温度的教育”的理想。

(三)确立学校发展战略

成冠学校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确立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学校首先优化了“小学领路——领素质教育之路,初中领跑——领核心素养之跑,高中领航——领幸福人生之航”的办学格局,聚焦学校高品质建设和学生卓越发展目标,把办好“精品小学”“品质初中”“品牌高中”作为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的基础。

学校基于高质量体系建设的需要,制定了“内炼品质外塑形象,打造高品质学校;做精做优小初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做大做强高中教育,实施品牌高中战略”整体发展战略,把打造高品质教育作为终极目标,形成了“精品小学”“品质初中”“品牌高中”的整体打法。“实施品牌高中战略”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也是盘活整个高质量体系建设的统领工程。

学校充分认识到“目标在哪里?方向就在那里;方向在哪里?措施就在那里;措施在哪里?效果就在那里;效果在哪里?尊严就在那里”的价值意义,在高质量建设中实施“1145”工程,落实“五自立人”育人体系,实施品牌高中战略,落地文化引领、课程育人、团队赋能、治理创新“四大”策略,实现学生获得感、教师成就感、学校归属感、家庭幸福感、社会认同感“五个”提升。

三、推进措施

(一)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改革了“学部制”,深化了小初高一体化管理机制,实行“行政管理与业务督导相结合”的双治理模式。学校实行教学质量一体化管理、教学过程一体化管理、学生学籍一体化管理、课程建设一体化管理、教师发展一体化管理,通过行政、教学、教育、后勤四大业务板块贯彻实施。学校实施的“督导”管理制度,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学校成立了督导室,由一位副校级干部任总督导,6位资深教师为督导员,对全校教学、教育和管理进行全面督导。从半年多的运行来看,督导员深入课堂“下深水”,帮助老师们找问题,不仅对薄弱学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为整个学校的管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学校督导工作已经由单一的教学督导扩展为德育督导、常规督导、问题督导、安全督导等方方面面。

(二)落实一体化贯通培养

学校实施“一体化”贯通培养机制,就是在管理、德育、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中小学连贯性教育活动。按照“学段贯通,学科融通”的原则,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某些学科实施一以贯之地培养,以推进学科教育持续性发展。例如数学方面,小学开设数学高阶思维训练,初中开设数学超班,高中对应开始强基班和清北班,从兴趣学生中培养学科优生,从优秀学生中发现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贯通培养还体现在教学布局上,从初中设置强基班和实验班,到高中对应的强基班和清北班,系统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形成学科优势和优势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一体化”招生方面,招生办统筹全校招生工作。校内直升实行小学为初中负责、初中为高中负责的“推优”机制,改变了高学段“坐等”招生的习惯,把“推优”“控流”与分管行政、毕业班班主任、学段负责人的考核挂钩,提高了全员招生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继今年实行直升“推优”措施后,直升工作效果超过预期。

(三)聚焦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教学质量来自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课堂教学方法。成冠学校的教师素质较高,每个人都似乎“有经验”上好课。但从近年的教学反馈来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学生,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生动不如“生”动的要义。基于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学校全面进行课堂改革,以“五环践学”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主体重构课堂结构,探索和实践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率和过程质量。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了学生优势的发挥,突出集体教研的方向,也突出了抓质量的切入点,教学品牌影响力和教学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另外,结合新高考、新教材和竞赛、强基、培优课程要求,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特色学科建设”,以数学、物理作为强基计划的龙头学科,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开展系列化、品牌化的学科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调整教学层次,优化分层教学,集中培训优生,开启清北强基专班专训。建立中、高考目标和学科统考目标,建立任务驱动机制,明确毕业班质量奋斗目标。成立“校级-学段-年级-班级”质量管控小组,为高质量体系发展筑牢根基。

(四)突出高中教育重构

高中重构就是重新建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高中重构的实质是高品质建设。

高中重构首先确立高中的发展规模和班型结构,重点打造以学校行政干部、年级组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队,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以每一个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高中重构突出以“新高考、新教材”为核心的新高考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以优生与特优生培养的课程建设,以及竞赛课程、强基课程、培优课程、贯通培养课程和初高衔接课程建设。高中重构重点是抓“五环践学”“学习小组建设”重构课堂,提升课堂实效;抓“学习型备课组”建设,改进“一日一研”“限时过关训练”等研究,提升教研实效;抓知识过关、增大训练频次、增强训练强度、提升训练质量,提升作业实效。

高中重构还改进了过程管理,重构早读、重构德育常规、重构考核机制,强化学生激励、督导检查,实行项目制管理,让质量管理更严格、更科学、更规范。

(五)打造特色品牌课程

学校把特色发展与品牌行动相结合,着力3T(特点、特长、特色)课程打造,优化提升校本课程。开展“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活动”等多种形式课程,引入项目式学习,通过“学科+”形式,实现跨界学习和综合育人,形成学科延伸类、科学素养类、体育艺术类、生活技能类等课程体系。丰富周末拓展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体系完整、特色有效的“3T课程”体系。

学校着力打造陶艺、扎染、科创等精品课程,发展“银杏”特色课程为全学科融合课程,优化理想信念课程(活力教育、青春梦想、励志成才)和“校长约你面对面”“名人名家进校园”“成冠讲坛”“校友论坛”等活动课程,在中小学持续开发成冠少年文学、领袖、国际交流、科技创新、体育、艺术、品格等“学院课程”,形成有一定影响力和教育性的高质量课程体系。

四、实践成效

(一)教职员工凝聚力空前增强

学校高质量体系建设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基本策略,也是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的系统工程。在初步实施阶段,需要理顺学校品质提升的内生路径。这一年,通过中层干部优化调整、教师优化聘任、处室工作人员优化重组等方式,教职工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校只有一个声音,奠定了服务于教育教学这个工作重心。

(二)学校协同育人体系更完善

学校高质量体系建设是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营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活动和课程,拓展家校育人路径,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2023年9月28日,学校举行小初高起始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观摩课堂教学与大课间活动,感受孩子的校园生活,有力助推了学校高品质提升。

(三)学校高品质建设硕果累累

学校高质量体系建设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其中的高品质教育研讨会、高中教育重构等行动,注重顶层设计,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构建“立心铸魂”育人体系,学生学能素养、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的教育研讨会,历时两个月,打造高品质课堂84节,“深度践学”课堂大赛36堂,学段贯通、五环践学优质展示课11次,主题分享和经验交流28个,展现了高质量体系建设的过程优势。因此学校获得了2023年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温江区名办教育先进学校荣誉。

高质量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也需要在战略规划、流程优化、教育管理等方面不断深化。加快学校高质量体系建设,是成都冠城学校打造高品质学校的基本校策,也是成冠教育品牌营建的共同话题。


(作者系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