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外·喜报 || 科学邂逅艺术 蓝外学子参加双流区2023年小学科学创新实践主题活动喜获一等奖
时间:2023-11-07 来源:成都蓝港外国语学校
科学盛宴
探索桥梁的奥秘
追寻创新的火花
开启想象力的大门
近日,由双流区教育局主办的2023年小学生科学创新实践主题活动中,成都蓝港外国语学校陶韵伊、郭金杭、赵彦景组成的小组,其作品《蓝港大桥》荣获一等奖,杨金慧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次比赛以制作“斜拉桥”为主题,分为制作和讲解测试两个环节,并设置了相对应的难度系数。参赛小组每组由3名队员组成,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提供的材料搭建一座能承重的纸桥。
在现场工作人员组织下,蓝外学校参赛队伍在90分钟的时间里分工合作,全神贯注投入到紧张的制作中。在规定时间内富有创意的《蓝港大桥》纸桥诞生,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纸张薄且柔软,用纸造桥挑战难度相当大,这就要求参赛选手对斜拉桥的形状结构以及受力有一定的了解。薄薄的纸,建一座桥,承载多少创意的重量。三人团队,齐心协力,碰撞多少智慧的火花。
在回忆作品《蓝港大桥》日常制作过程时候,杨老师表示《蓝港大桥》作品需要用25张A4纸制作斜拉桥,如何用薄薄的纸做出能够沉重的桥,刚开始科创组的老师们和三位同学在一起讨论、设计用了很多种方法,最后设计出一座能够沉重约10斤(5kg)的斜拉桥。
杨老师说:“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团队配合也非常重要,为了提升桥的稳固性,需要将A4纸搓成很硬的纸棒,这对孩子们来说比较难,他们每天都会主动来科学教室练习,经过不懈努力,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杨老师表示,科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能自己观察认知周围事物和环境引发思考,最后以探究活动寻找其本质和规律。课堂上,从学生角度着手,尽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激发孩子的兴趣。
科学精神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应该贯穿于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践。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的学术研究。
学校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勇于尝试新事物,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生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身边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用所学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