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 || 眉山冠城实验学校第九届教育研讨会系列活动之专家讲座

时间:2023-10-24      来源:眉山冠城实验学校

1

为持续落实核心素养入课堂,不断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持续发展,眉山冠城实验学校于10月19日晚上6:30--8:30邀请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松林教授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为学校全体老师做了一场题为《素养导向的课堂新形态》的学术讲座,活动旨在推动学校课改,优化教学方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打造特色化高效课堂。李教授学识渊博、专业权威、尽显大家风范,语言风趣幽默、会场笑声连连,老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收获满满。


2

3

4

5

李教授指出,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方式中教师主要致力于传授学生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知识而缺乏力量、有知识而缺乏美德、有知识而缺乏素养的现状。所以如何化知识为素养?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将知识学到知识的里面去?学到自己的心里去?学到现实的世界里去?便是我们要关注的核心。关于解决这类问题李教授提出了四个途径:


6

一、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学习。


7

实践参与是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践”顾名思义就是真实与践行,只有实践参与课堂中所讲到的知识与内容,参与思考,动手操作,才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每当一节课的实践性提高了,这堂课对于学生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了。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作为养料,把知识学到心里,把知识学到知识里面去,把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里面,这样才能打造出更高效更生动的课堂。


8

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


9


问题情境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场域,把知识放在问题情境中去获得,主要操作方式有:习题式、课题式、项目式。


李教授指出,当今最为普遍的教育方式便是习题式教育,而这类方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只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学习,单一且枯燥。例如:“天鹅、大虾和梭鱼”--这则寓言讲的故事和道理是什么?“昆虫记”--《昆虫记》究竟记了什么?“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给出答案,缺少了过程与动脑,把同学们当作一个解题手来教育,同学们的乐趣也会少许多。


10

11

课题式教育注重锻炼学生动脑的能力,能够实际去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课题式教育的优点,但是课题式教育主要强调深度思考却不强调动手操作,例如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们致力于去思考一个问题,追根问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天鹅、大虾和梭鱼”--天鹅、大虾和梭鱼使尽了浑身力气,为何这辆货车还是分毫未动?“角平分线的逆定理”--角的平分线和角的另外两边之间究竟有什么秘密?


12


而项目式教育既强调深度思考,又强调动手操作和作品呈现。当课堂上采取项目式教育,就好比将学生当作一个个设计师,老师抛出一个话题或者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设计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流程或者计划,最后让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答案来探讨。这个方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并且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这就是项目式教育的优点。


所以李教授在讲话中谈到,我们在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上要更多地采用项目式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新颖且高效的课堂模式。


13

三、让学生在深度理解中学习。


14


学习的一个主要方式在于从浅层理解到深度理解,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让同学们知道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并且有兴趣去深度研究。让同学们的思维能够逐渐上升,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或者表面的理解,更多的发掘出深层次的理解,久而久之,同学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敏锐开阔起来,从事物的本质出发逐渐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一门学科的方法开始发掘出他内部的思想、把知识的关系与结构联系起来思考、明白知识的作用与价值,这样,知识才能学到心里面去,只有深度理解,学生学习才会有更浓烈的兴趣。


15

四、让学生在整体建构中学习。


16


整体生长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样态,基本模式为整合性教学/融合式教学,让学生去独立设计完成一个课题,从想法到计划到完成。例如让学生自主做一篇“现代小诗创作”,首先提示学生设计一个具体的框架,核心目标是什么?需要用到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如何运用语言?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以要如何根据情感营构物象?如何选择恰当的物象?如何使物象更加丰富且新颖独特?这便是学生需要思考构建的。以核心求整合、化知识为素养、以活动促发展,这便是整体建构的核心。


17

18

活动最后,刘永芳校长助理结合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对李教授讲座进行了总结。刘永芳校长助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必要性,并希望全体老师能以本次专题讲座为契机,本着“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不断完善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水平,打造高品质课堂,为学校发展增光添彩。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