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刚 郭泓豆:按下孩子自主发展的按钮 ||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特色化办学纪实

时间:2018-07-09      来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按下孩子自主发展的按钮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特色化办学纪实


余小刚  郭泓豆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七中实验”)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生命是人类的一切价值的承载”,但是“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生命悬置于价值丛林,而是扶持生命向着一个高远的目标生长”。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生长教育”的办学追求。


 “‘生长’,首先在于生长是生命的表记,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生长,并为之提供养分;其次,‘生长’昭示教育应珍视个性,每个人的‘生长’都不相同,‘生长’所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多种素养;最后,提醒教育者必须注重激扬学生发展的内动力,生长力是一种内力,而非外力、助力、他力。”


 一教育是成全学生,更应该依靠学生,教育从来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以“生长教育”为挈领,七中实验努力构建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特色的育人模式,在德育、课堂教学、生活管理、家校共育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


 突破口是班级的小组建设。


 一开始,老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6人一组,重新改革班级结构。但是,不到一天就有小组要求老师调整组员,还有家长打来电话,希望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好的同学组成一组。


 好不容易把小组建立起来,大部分学生在组内交流时有模有样,但一上台就手足无措,根本说不出话来。


 怎样才能激励学生?


 老师们想了一个小窍门,把小组命名为“小班”,小组长命名为小班长,成员也按照传统班级干部命名。从培训小班长入手,再组织成员给自己的“小班”取一个响亮的小班名、写班歌、制定评价和奖励机制等。过程不轻松,但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在向娟老师班上,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曾经因为课上看课外书被授课老师批评,他拿起圆规就向自己手臂刺去,好不容易被师生挡下来。小组建设中,很多学生提出:不愿和他同一个小组。


 为了不打击孩子,向娟给小班长和全体成员做工作:“你们要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你们组合格的成员!”


 课外,向娟有计划地找这个孩子聊天。每次聊一个主题,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让向娟没想到的是,这个曾经孤僻暴躁的孩子,仅一年时间,在小组建设中便判若两人,不仅变得乐观开朗,还多次在与其他小组辩论时雄辩滔滔。家长说:“看到孩子的自信阳光,我很满足,也特别感谢你们!”


 “好的教育,能够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向娟颇有感触。改革前,她认为优秀的老师就是把考点了然于胸,然后在每一节课上“指挥若定”地渗透进去,最终用考试结果说话;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没有学生反感、没有家长投诉、没有任课老师抱怨的班主任。


 投入改革后向娟逐渐明白,“教育是成全学生,更应该依靠学生”,教育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二当学生站在教室的中央,教师去哪里?


 小组建设,改变了课堂样态,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但是,学习的内核变化了吗?是否把“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融入了样态的改变?


 七中实验探索、提炼出生长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助、探、展、测、评”五个环节。


 “助”,包括“自助”“求助”“乐助”三种形式。学生先自主学习,通过文本研读、寻找资源、反复演练等进行“自助”,达到“先学”之目的;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障碍后,进入“求助”程序,向他人(包括家长、同学和教师)寻求帮助,达到“互学”的目的;此后,参与班级交流,虚心听取同伴意见,同伴之间乐于互助,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探”是在“助”的基础上,或探究新生成的疑问,或探究能力形成的方法,或探究学科思想凝练的学理,或探究思维提升的途径等。


 “展”,是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发现并提出问题。


 “”,包括学生自测和教师适时评测验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自评、互评、群评三种形式。


 副校长谭红说我们希望借助这五个环节能最大限度放大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有了自主性开始站在教室的中央。此时教师去哪里


 “教师的作用在课前。初中部数学老师许小虎说自己理解的生长课堂,是把学科教学作为课堂的明线暗线是育人育学生的价值观念、学科素养和文化品格。


 所以备课时第一要从文本中发现教学价值和育人价值第二要秉持生长教育的理念巧妙预设环节点第三是心中有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最近发展区等都要了然于胸否则课堂上学生动不起来。  

 2016 年秋许小虎以《圆的认识》一课参加赛课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一遍一遍地试讲而是把大量时间用在备课和了解上课学生的学情上。在现场他按照助、探、展、测、评展开教学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掌握着学习流程的“遥控器”,不断生成精彩。学生关于“圆的认识”的交流,大大超出了许小虎的预设。最终,他以“先学后教”“充分让学”等特点,荣获特等奖。


 随着生长课堂的成熟,七中实验的老师达成了共识: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教材中蕴含的教学价值能否成为学生的“生长点”;不仅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生长的机会和空间,课后也要以开放式作业给学生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三、教育之核是


 七中实验深知教育之核是。知识是育人的载体而育人绝不能局限在知识范畴。


 学校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体系确立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之中国灵魂国际视野”,自主管理、活动育人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抓手。


 七中实验是寄宿制学校从生活用具的摆放开始按照年龄特征把自主管理渗透到德育的每一个环节并使之成为一个完备的体系。如小学部六年的总体德育目标是习惯和礼仪”,其中有自理生活的习惯初中德育的总目标是自主管理”,分年级目标为自理、自信、自立高中德育的总目标是励志成才”,其中包括自觉和自律。


 学校还把德育目标分解在每一次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德育活动中不仅赋予德育活动自主管理的元素而且许多活动本身就由学生承担。学校设置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全部由学生担任具体职责是管理、考核和评价与学生会共同管理纪律、劳动、生活和学习。


 自主管理的落实到位极大激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0173月春季开学第一周初二班主任黄霞老师因老人重病垂危不得不请假。


 按照工作进度周五应召开家长会。安顿好老人后事黄霞老师回到学校已经是周五还没来得及梳理后续的工作。当天下午她被学生干部请到教室。黄霞惊呆了全班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在谁组织的


 她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在学生干部和家长的主持下黄霞老师一直牵挂的家长会开始了。


 整个家长会按照主持人开场白”“班主任致辞”“小组展示”“班干部宣誓”“表彰和获奖感言”“回顾过去、写给未来”“我想对你说面对温馨的拥抱等环节有条不紊地展开。


 结束环节学生与家长走上台进行心灵对话不少家长和孩子激动得哭了最后所有学生和家长起身拥抱 15秒这一幕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事后黄霞得知自己不在校期间班上的大班长组织各小班长开了个会然后分别通知每一位家长讨论方案。从设计奖杯、选派主持人到联系家长、安排时间地点再到安排会议议程全部由班干部和家长沟通确定。


 当天家长会结束黄霞给学校德育负责人发了则短信。她说这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家长会。我只发表了一个感言我完全被边缘化完全就是局外人。但我是最幸福的绿叶’!”


 四取向生活要长在见识


 按照七中实验的说法生长的本义是生为根长为本。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中取向生活要长在见识。


 七中实验深知教育绝不能唯书本。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体验才能激扬学生生命的生动生长。


 七中实验特别注重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二的青春期教育和高二的励志教育。每学年,小学部都要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师生进行心理案例分析初二年级开设青春起航梦想飞扬的校本课程周学校编写专门的学习材料包括心理、生理、法治等内容高二年级则开设立志成才的校本课程周。


 在小学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每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每天上午的 40 分钟大课间滚铁环、抽陀螺、哑铃操、健美操、校园舞、腰鼓、秧歌孩子们尽情地欢乐下午的 10 分钟写字课孩子们坐直、拿笔、抬头、挺胸心随笔动字正人直校本选修课陶艺、绘画、篮球、芭蕾、健美操、跆拳道…………40多项兴趣活动助力孩子的想象世界完成生命活力的一次次滑翔。

 

按照时令开设的歌咏活动、游泳活动、运动会武术展演更让学生和家长陶醉徜徉、流连忘返


模仿央视朗读者开设的冠城之声朗读者”,每期一个主题以微信直播的方式让老师、家长和学生同台诵读经典。我们常常在晚上熄灯后播放 10分钟让学生枕着经典入睡。小学部校长许丽萍说。

 

最让许丽萍津津乐道的是小学部的陶艺课。

 

七中实验小学部有一个可以让几十个学生同时展开陶艺的制作坊,堆放着许多儿童陶艺作品。这些作品虽然稚嫩,却别出心裁,让人感受到儿童独有的创造力。其中一件作品是一个小组集体创作的,内容是《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和兵马、兵器的造型,简单质朴,却洋溢着儿童的天然、率性之味。

 

在许丽萍看来,儿童有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的天性,而泥土的柔软和多变,让儿童有释放自我、展示自我和自我创造的冲动与活力。

 

2017年,四川电视台对七中实验小学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做了一个半小时的访谈,许丽萍和15名教师、30 名学生、5 名家长一起接受了采访。

 

让许丽萍没想到的是,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一所国外名校的高度关注。培养了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圣安德鲁学校,通过四川电视台联系到七中实验小学部,表示希望能与七中实验结成友好学校。

 

2018年3月8日,春光明媚。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圣安德鲁小学校长德布·达悟德女士一行在七中实验小学部全程跟踪一天的学习生活,达悟德校长一行观摩了小学部的活力大课间;走进课堂,体验了陶艺和扎染;参观了学生宿舍;与学生一道,学习使用筷子,品尝中国式午餐;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观看了学生自编自演的舞台剧。

 

达悟德校长在惊叹中国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规范礼仪的同时,连声赞叹他们的学习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此惊人。

 

“尤其让我震撼的是,如此规模的集体表演和课间活动,竟然主要是学生在自主管理!”当了解到这仅仅是学校日常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时,达悟德校长感叹。

“慢”的教育的认同,让学校理想与个人梦想同频共振

 

七中实验深度实践生长教育,形成了小学部“生长教育·活力文化”、初中部“生长教育·一心两翼”、高中部“生长教育·素养立质”的多元生长教育文化。

 

这成就了学生越来越多的孩子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优异成绩升入高一级学校也成就了教师上百名教师在各类竞赛、展示和评优中脱颖而出。

 

学校创造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正逐渐变为现实。

 

华黄来老师是安徽人曾经到过很多地方任教他说自己不是不安分而是一直在追寻教育的理想直到遇见七中实验的生长教育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根我的教育梦想也由此开始生长了

 

这个梦想的核心就是如何启发学生在真实复杂的环境中自主发展。这需要教师学会等待也需要学校给予师生共同等待和成长的时间

 

华黄来曾遇到一件事周末一位学生让自己的母亲”,母亲伤心地哭了。原来这是一位外地学生父母是公职人员长期不能到校看望他。这个周末母亲因出差顺道来看望孩子没承想却遭到孩子的冷遇

 

母亲走后华黄来把孩子找到自己办公室陪他玩了一会儿。华黄来说以后你只要想玩就来我这里。

 

孩子半信半疑地问你有那么多时间吗

 

华黄来笑了直率地说当然没有啊

 

那你……”

 

你知道古代皇帝最舒服吧那么多人陪他玩。华黄来说。

 

孩子不知道华黄来到底要说什么。

 

陪皇帝玩的人都是丞相大臣可是这些丞相大臣都陪皇帝玩了这个国家还行不行

 

当然不行大臣有大臣的事嘛。孩子说。

 

你现在可是比皇帝还厉害哟又要让大臣来陪你又要他们做事。华黄来故意竖起了大拇指,一脸笑容。

 

以后我想玩真来找你……”沉默了很久孩子说话了。

没问题华黄来笑着望望孩子爽快地答应。

 

后来孩子还真不时到办公室来找华黄来。不过间隔越来越长华黄来偶尔问起班主任。班主任说这个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够完全自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作为德育主任每一次解开孩子心结按下他们自主发展的按钮都会让我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那份成功感带来的幸福不是物质获得可以比拟的。华黄来说的教育的认同是自己决定在七中实验扎根的重要原因。而学校理想能与个人梦想同频共振,是老师成长的大幸运。

 

芳菲四月天雨后春色浓。

 

从七中实验中学部到小学部要走过一个挂满学生手绘作品的风雨长廊。许丽萍说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挂在上面。

 

在小学部大门右侧的围墙上镶嵌着学生制作的各色陶艺蝴蝶。清风中它们仿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自觉自主的天地间展翼蹁跹。


(该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18年23期;余小刚系《四川教育》首席记者